没钱自卑的普通女孩,如何从零接触时尚
这篇文章的开始,要从我的16岁说起。
中学时代的我很自卑
16岁第一次出国,去美国,以交换生的身份。当时我在北京一所重点高中读高二,每天必须穿校服。校服又肥又大,裤子是老土的绿色。
而我正处女孩青春期最丑的时候,发胖到120斤,脸上长痘,父母是典型严格古板的家长,禁止我将任何心思花在打扮上。
去美国前夕,我一个月不吃早饭,偷偷攒下钱,跑去买了一件连衣裙。
那时候我完全没有审美,在小商场来来回回转了很多圈,买下一条棕色格子长裙:保守的翻领,袖口和裙摆莫名有一段留白。现在看来甚是土气,却是当时我目光所及的世界里的最美衣衫。
我趁父母不注意把裙子塞进行李箱,随着几身运动装,一起带去了美国。
这次出行对我来说是个转折。每天走在美国中学路上,会有陌生男孩女孩满面笑容对我说Hi;街道旁边的草坪不同于国内,是允许行人任意踩踏的;而路边小店里用现烤牛肉制作的美式汉堡香浓多汁,比麦当劳美妙百倍。然而,这所有的新鲜事物中最让我震惊的,是美国当地那些与我同龄的女孩。
同样是16岁,可她们已经完全发育了。圆滚滚的胳膊和一双长腿随意露在衣服外面,穿AA款的高腰牛仔短裙,以及前襟一排扣、低领、露腰的小T恤。皮肤晒成性感的小麦色,长发看似随意地抓向一侧,睫毛烫得卷卷的,耳垂上点坠着精致小巧的金色圆圈。
而我,和同去的中国男生并排坐在草地上,仰着头傻傻地看她们,惊讶到忘记嫉妒。
痴长到16岁,我第一次对于“美”产生了强烈的情感。
美,真的是这个世界太好的一件事情了,它能让你多种感官有所触动,交织在一起,然后凝结在心里,升腾出一股暖乎乎的气息。
于是,从那时起起,“时尚”与“美”深深吸引了我。
可我也知道,自己不过就是普通家庭普通身材的普通人,没有时髦的妈妈姐姐帮助我,没有怎么吃也吃不胖的易瘦体质,更没有一张天生没有烦恼的脸蛋。
我对于“美”的摸索,完全是一场耗时多年的田野调查,慢慢研究、逐渐试错,用无数次失败打磨,然后对于时尚有理解、明确个人风格,也越来越自信。
那么,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女孩,站在时尚的门口偷偷窥探,想要踏进门去、却不知道从何开始,具体该怎么做呢?从哪里下手呢?
1.时尚是一场轮回,看电影帮助获得灵感
首先,电影是培养审美最好的教材之一,比如这些时尚领域掀起波澜的经典之作。
//《蒂凡尼的早餐》 1961
标签:小黑裙、纪梵希、复古
曾一帧帧截图研究这个电影。可以说,赫本的任意一套衣服、公寓的家装配色,放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香奈儿》2008
标签:香奈儿、法式优雅
美要敢于打破刻板印象——
“时尚的艺术在于创造幻觉。女人可以穿得华丽,但不能穿得死板。装饰,是一门艺术;美丽,则是一种武器。”
//《时尚先锋香奈儿》2009
标签:香奈儿、法式优雅
另一部香奈儿的传记,两部剧选取角度不同,但是对时尚的理解各有千秋。
时尚,从不是肤浅的外表本身。
//《丹麦女孩》2015
标签:复古
抛开变性题材之外,这部剧的装饰服装也很有看头:印花、蕾丝、丝绸和薄纱元素为主的单品,细节之处无不彰显上世纪欧洲的繁荣。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2017
标签:名媛典范、优雅
前一阵大火的《麦瑟尔夫人》造型由影剧服装设计师Donna Zakowska担任。真真是大师手笔,完美还原出50年代的上西区女性的时尚,配色超级耐看,鞋子、包包、帽子等配饰锦上添花。
除了以上,还有很多可以用来练习审美的影视作品,《实习生》(2015)、《第一夫人》(2016)、《校对女孩河野悦子》(2016)等。
其实,培养时尚感未必需要特定的时尚电影。无论是欧美电影、日剧还是韩剧,很多电影和电视剧都在女主服饰、物品配色上花费了大功夫。只需在观看时,不要只专注剧情,稍花心思留意就好。
Tips:买一个手掌大小的本子,可以随身携带的最好。在看电影时候,记录下观察到的时尚灵感。可以是电影中出现令人惊艳的配色、服装搭配方式、甚至是女主角穿衣风格和妆容之间的选择。坚持下来并不难,积少成多。
2.时尚,不仅仅在时尚界
我一直认为,所谓时尚,并不仅仅是看几场秀、浏览几位Fashion blogger、买几件衣服那么简单。就像美,并不仅仅意味着好看的脸蛋。否则透过美丽的外表深入接触后,迎来的很可能是一句:“美则美矣、毫无灵魂罢了”。这样的美,有些无味。
同样的道理,时尚也不仅仅存在于时尚界。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帮助你获得一种生动的活力。相信我,大量的阅读后,你不再是画上的纸美人,还有了自己的灵魂。
书单私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