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呐喊》――新文化时期的最强音
原创 @作者:王汉平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
![](https://img.haomeiwen.com/i4250937/4fdb4a97c548e895.jpg)
于我而言鲁迅是顶天立地,真正大写的人,
在新文化变革时期,无惧政治黑暗,在“吃人”社会里,用尽全身力气,站在一个时代的最前端,在声嘶力竭的呐喊,在腐烂了的血肉之躯中留一丝希望唤醒沉睡已久的灵魂。
新文化时期,要论中国人,从本性来讲,大多是丑陋且野蛮的;从人情来讲,也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在现代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知识的再教育和逐渐普及,这种现象会出现明显好转,但留在脑海根深蒂固的野蛮思想是一时难以抹掉的。
在拿到鲁迅先生的这本《呐喊》之后,我的心情难以名状的,拿着过去的黑色历史同今日对比,可能会叫人陷入民族情怀的忧伤中,但历史毕竟是要面对的,用今天发展的眼光,揭露过去。用批判的思维,诊断历史的对错。
通过整本书,最让我敬佩的还是鲁迅先生,他被一代卓越领袖毛泽东称为到:“民族英雄”,他不但是文学家,还是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刚强坚毅,丝毫没有一丝奴颜和媚骨。
其中最让人触动情怀的还是要数《阿Q正传》,当怀着一个民族敬仰之心,慢慢读完时,内心是愤懑,同样也在呐喊,多想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我肯定也会站出来,痛辱那些黑暗政治的握权人和社会的愚昧无知。一个人唯有将他拷上枷锁,关进囚笼,带上刑场才知道自己将要被砍头的时候,当街道两旁像看笑话一样,期待那人还能唱戏的时候,这不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吗?这不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吗?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250937-9400b1f973bd72dc.jpg)
在对社会的抨击和批判中,我敬畏鲁迅先生的做法,在那样一个政权摇摇欲坠的黑暗朝廷,仅凭一己之力是救不了国人的,唯有刷新和拯救国人思想,才能救国。事实证明,他弃医从文是对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后来产生的影响,是使一个民族保护骨髓的坚硬外壳。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深在圈子里的人,是不明白自己有错的,唯有站在时代思想的最前端,拥有睿智的眼光和远嘱性,才能清楚的认识一个民族与世界的差距。就如同两口锅,一口锅是沸水,另一口锅是温水,同时加热,死掉的却是温水里的青蛙。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鲁迅先生不一样,他是一个挥着拯救国民的大旗,发出呐喊,飘渺江山,回荡着鲁迅先生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