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户思维(三)
之前两篇我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如何帮助用户,成就用户,通过产品或服务来激励他们进步,从而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这篇,我想对我们自己(其实也是所有人)说一下该有的思维。
《用户思维》这一本书,从开篇直到收尾的前一章时,讲述的核心都是如何成就用户。作者强调可持续成功的关键特征体现在用户身上,并不存在于产品和服务中,如果我们真的关心用户,必须帮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可是当你读完了全部内容再回首,你会发现,其实,她也是在告诉我们所有人,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前两篇中我没有将书中所有的内容要点阐述出来,而只是挑了一些我个人比较记忆深刻的,而全书的每一个章节都可以说是精华,常识却又不常见。作者以简短明了、幽默风趣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用户思维”,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成就卓越的人生。不过,她更深层次地含义在于: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成就卓越的人生。
作者希望我们通过帮助、引导等方式来成就用户,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从另一种道德的角度讲,其实我们也是在帮助自己。记得在阅读心理学著作里,有过这么一个描述:人都有的自私的倾向,或多或少,而最大的自私在于——我们无私地去帮助别人。这听起来很矛盾,怎么帮助别人还是最自私的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属于感情回馈,不单单是对于人,你对待宠物和家禽也是一样,它们都有一种感情回馈。当你用一种合理的方式来传送你的感情,你也将得到一份感情的回馈。你在为对方着想,你想让对方变得更好,但是要运用合理恰当的方法。这样的理念不但可以着眼于用户,在职场、家庭、朋友间都能够微妙微翘地被折射出来。曾经在学习斯坦福大学的创业公开课中也有过这么一个理念:当你不遗余力地为你的用户着想时,用户将会死心塌地的跟随你。
不仅仅如此,一些成就用户的方法或理念,其实这些对我们自己也十分适用。
寻找更大的应用场景。这其实也是在寻找用户真正的需求。用户可能想要熟练地掌握PS,熟练摄影,精通摄像机等,那么更大的场景可能是用户想制作更精美的视频。答案并不唯一,这会取决于我们可以将应用场景扩展到多大。而运用到我们自己身上,则是更大地目标、更高的愿景。你可以说想学好Java,想了解操作系统,想要开发某个项目,但是你以后真正想做的或许是一名卓越的软件工程师,可能你自己也不知道,这也取决于你给自己定的目标和不断扩展构建的能力。
用户成长曲线。不要让用户一下子就成为大师级人物,他们并非不可以,只是暂时还做不到,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帮助用户构建更高清晰度的能力,最终他们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Chunk Norris。而对于我们所有人,则可以这么理解——关注过程。你不可能在几十天内就成为一个编程高手,虽然市场上很多书是这样推销的。但是你可以把这个几十天当成一个学习的阶段。或许现在你可能只会写一些基本语句,到了后面你可能会有独立开发某个项目的想法。循序渐进而不是一步登天,这应该是多数人听到却又选择熟视无睹的常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绘制一个成长曲线,针对曲线上的困难和成就调整方案,未尝不是一个成就自己的好方法。
构建技能。想象一下,你在墙上贴了三张海报,每一张海报分别代表一类型的技能:不能做(A),能做但费力(B),精通(C)。现在想象你为你希望掌握的每项技能制作一张便利贴。大多数人对于掌握一门技能都是从“不能做”开始的。我们从出生一段时间后开始学会走路——A,练习的过程中时常摔倒甚至受伤——B,最终走的很自然——C。而在ABC三个区域不可能只有单单一种技能,你不可能等到“精通”走路后才开始了解如何吃饭。而我们到后来为什么即知道了走路和吃饭,还学会了更多的技能,是因为我们曾经刻意练习(不是刻意地练习)这些技能。这种刻意练习一开始会消耗太多的精力,但是在你精通之后它们几乎在无意识的时候就触发了,坐久了就想走两步,饿了就要吃点东西,没有成年人会说“我一会儿要练习一下走路”,因为这种基本的技能已经“精通”很久了,并且经常性的练习。当然,对于更复杂一些的技能可能会开销我们更多的时间(比如开发软件)。关于刻意练习的详细介绍请阅读原著《用户思维》。
你们是否有过这种感觉,在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朋友或认识的人当中,总有一些人堪称天才。清华大学的楼天城被尊称为“楼教主”,本来就是高手云集的清华园,而他更是神一级的人物。阿里集团的“道哥”吴翰青,可以说是安全领域的“扛把子”。我曾经认为这一类天才似乎存在一些基因上的优势,不过真相是,他们长时间甚至从小就已经沉浸在那些领域了,另外,他们接触了大量高质量的专业技能。而我们如果在自己的领域达到那样地程度,高质量的学习和感性接触多样化的实例必不可少,感性接触高质量的实例不仅事半功倍,还能鉴别”拙劣“的实例。”play I like to music“,母语是英语的人无需知道这句话出现了哪些语法错误,就明白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们已经长时间的接触了正确的实例。
认知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不过我认为还有一个极其相近的能力——自律。自律可以说是意志力的一个隐形体现,关于它的更多介绍我将在下篇文章详细讨论。意志力和认知加工能力从一个资源池获得能量,而这种资源池的能量非常有限,书中建议我们确保用户将这种资源用在正确的事情上,并且这种资源非常容易泄漏。对于我们自己的认知资源也是一样,想要保证资源少泄漏,用一句通俗的话讲: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但是,认知资源常常来自于不确定性,我们无法确定我们做出的选择是否会达到预期目的。晚上是看书还是和朋友看电影?我究竟应该什么时候去锻炼?选Android还是iPhone......对于我们,减少认知资源泄漏的一个方法是做计划,可以安排日程,定制自己的周目标、月目标甚至三五年的,虽然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做计划仍有必要。
以上就是结合原著以及我自己的见解所给出的三幅篇章,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原书还有大量精彩内容,推荐广大朋友阅览并给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