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母的那些糟心事以笔为马🐴想法

别哭诉父母不理解你,其实是你不理解父母

2017-03-25  本文已影响234人  他不吃番茄

前几天,男朋友分享给我了一篇来自咪蒙公众号的文章《我活成了父母最讨厌的样子》。读完之后,男朋友问我,你觉得怎么样?我说,哦,还好吧。

这是我真实的感受,并不是因为文中所写的故事对我没有任何触动,而是我所看到的全篇对父母不理解自己的痛诉其实只是一种情绪上的煽动。

文中大概说,父母总是认为女生应该好好嫁人,工作只是为了以后更方便地嫁人,而且这类工作还得是像银行、公务员这种稳定的工作,跟父母谈理想什么的都是扯淡。

我并不是在抨击这篇文章,因为它确实反映出了某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光是看底下的评论就知道。

但我不认同的是,她们一味地将自己生活中的失意全然硬塞给父母,哭着说父母不理解自己,但是却没有真正找到问题的本质,其实不被理解的是父母。

写到这,有人可能会说,你又没经历过,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是我想说,我恰恰理解文中她们所有的经历,因为我也曾经有着跟她们同样的困惑,与父母的辩论不下十几次,也不是没有说到脸红脖子粗的程度。但是直到现在,我父亲的态度仍然没有什么改变。

所以,深深地影响着他们这种观念的到底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是他们对未来风险的不确定。谁未来的风险?是我们。

不容怀疑的是,父母绝对都是爱我们的,只是他们的爱更加朴素,朴素到哪怕你会埋怨我不理解你,我只要你能过得安稳有保障。

是的,“安稳有保障”这是恐怕是父母最大的要求,不管是工作还是结婚。

现在能跟你谈结婚问题的父母至少已经半百左右的年龄了,而他们小时候大部分所经历的正是国家物资贫乏的时代,比如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即使现在,我父亲还常常跟我忆苦思甜,说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一次肉。正是因为他们经历过这样的苦日子,所以才不希望我们再过苦日子。而为了不过苦日子,就要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即使是不在体制内的父母,经过自己的打拼获得了经济能力,要么他们不希望子女再跟自己一样艰苦,要么就是经济实力已经足够强大根本不谈什么稳定。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我国的体制下,收入能稳定,而且工作又体面的,那可能就是公务员、银行这样的工作了。

至于你说,这样的工作多么无趣,那是工作本身性质的问题,父母只会看到工作的稳定。也许你又说,现在看似安稳的工作以后也不一定安稳,可是你们想过吗?父母的思想哪有那么先进,我爷爷甚至现在还以为大学毕业国家会分配工作呢,他们老了,天天过着看电视打麻将的生活,已经跟不上社会的潮流。

虽然在银行和体制内也许不会赚大钱,但是它能给你父母所认为的稳定,他们也从没有想着让你赚大钱,能安安稳稳平平淡淡地过日子,才是他们所想。至于要实现经济上的富足,简单,嫁个好老公,毕竟女儿最后都是要嫁人的。

撇开爱情等感情因素,婚姻就是一种赤裸裸的社会制度,它对人有约束作用,同时也提供着一定的保障。一个家庭,父母和孩子,你不用一个人孤身漂泊,承受生活的压力。最重要的是,在父母看来,这是未来生活的一种保障,这种保障牵扯到一个人年老之后的养老问题。

父母认为,如果你不结婚,那就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话,等你老了就没有人照顾你,甚至没有人给你送终,这样凄苦的老年生活他们不敢想象。俗话说“养儿防老”就是这个道理,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我国的养老一般是由家庭承担,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由政府承担。所以,父母想着,自己年老之后,还有自己儿女养老,可是你要是不结婚,等自己百年之后,你孤苦一人谁来养你呀?

“可是我自己有能力,哪怕不结婚,我也能很好地养活自己!”这是我每次和父亲争执时常用的句型。而每到这时,我父亲都会说:“你有什么能力?女孩子在外打拼很累的,社会就是这样,要认清现实!”

我起初会伤心,觉得父亲不相信我的能力,可慢慢我发现,他只是比我更加现实。确实,不得不承认,女性要在这个社会打拼真的不容易,这并不是怀疑女性的个人能力,而是这是社会的权力主导还是男性。尽管现在相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提倡男女平等,但这依旧是一个男权社会,你只要看一看两会现场领导人里面的男女比例就知道了。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BBC出品的迷你剧《苹果园》,女主跟同样是精英的女儿说,自己因为要照顾孩子,拿到博士学位花了8年,而她女儿的父亲只用了3年。不管是在哪个阶层,男女地位的绝对平等都是不可能的,而这也就意味着女性要获取跟男性同样的成功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更大。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范爷”,以前新闻总会说她如何借男人上位,不管是真是假,看着总有种心酸,不管是什么方式,十几年的打拼才到现在的地位,她所付出的艰辛定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这正是这个社会的现实,父母只是比我们更加相信现实的残酷。

所以,父母会说,你不如嫁个好老公,自己就不用那么辛苦了。这是对女儿的心疼,也是现实的无奈。

曾经经历了艰苦的生活,所以希望女儿生活安稳;怕以后生活无依无靠,所以希望女儿结婚嫁人;对社会现实的固定思维,所以希望女儿少打拼过日子。

于是,这样的表现就是,父母不理解你为什么非要跑出去打拼事业,而你不理解父母为什么总是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因为父母和女儿两者的想法就从来没有在一条线上过。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问,所以你的意思是按照父母希望的那样生活吗?就算我理解父母我就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了吗?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当然不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当然可以”。

我一直对父亲说,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我不能苟同。

是的,我理解,但不代表我就会服从他的想法,因为这是我自己的人生,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够困住我。所以,我没有按照他们想的回家工作,也没有按照他们想的介绍个有钱人嫁了。

我写这篇文章的用意在于,我们应该更加深刻和理性地去看待我们所认为的“父母不理解我们”的这件事,如果你希望父母理解你,那么首先你应该理解父母。我一直觉得双方在真正互相理解的情况下,再认真地交流,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我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现在和父母打电话说到这样的问题,我不再只是一味地灌输我的思想,因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各说各话”,然后不欢而散。我现在会跟父母说“我能够理解你们对我的爱,但我也希望你们能够尝试着去理解我”,很庆幸,我觉得他们还是有这样的尝试的,我能感觉到。而在此之外,我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努力,向父母证明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减少对我的担心。

我认可为了自己的人生而想方设法挣脱父母安排的那些人,只是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是由自己决定的。理解父母、说服父母也许会让你在寻找自己的路上更加顺畅,但是请别说“我活成了父母最讨厌的样子”,你或许只是“活成了父母最担心的样子”而已。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