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资格会计实务5——总论篇(四)
平日里我们在家给自己记账,通常只记录自己赚了多少,花了多少。很少会在开始记账之前清点自己家里有些什么——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确实没有必要耗费精力事无巨细地去了解。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很有必要了——毕竟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你手头的货值多少钱,你手上的投资值多少钱,你欠别人多少钱……这些我们都要计算的清清楚楚。
会计口诀总说“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我们有时会用字母“dr”进行缩写,“贷”可以用字母“cr”进行缩写。“借”和“贷”就跟我们所说的“太极生两仪”的阴阳两极一般,又如能量守恒定律一样,化学反应式的左右两侧能量一致。
借,可以代表着资产的增加。贷,可以代表着负债和外部投资的增加。反过来也可以说,借,代表负债和外部投资的减少;贷,代表着资产的减少。
直观一点,比如:A找B借了1万元,6个月内归还。只要一年以内要还的借款,我们国内要求记录到“短期借款”这个会计科目
我们从A的角度来看,A负债1万元,但A同时获得了1万元存款。那么,用会计分录进行表达,就是: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短期借款 10000
所以,从以上分录,我们就看出,借钱这个行为,对于A来说,资产和负债都同时增加了10000元。
如果我们从B的角度看,B失去了银行存款10000元,但是获得了债权10000元,那么,B的账本里把这件事情用会计分录表达,可以是:
借:其他应收款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分录的时候,就知道,这件事情上,B失去了10000元存款,但获得了让A向B付10000元的权利(债权)。
通过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初步了解资产负债表的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指的就是通过投资者投入后,投资者所拥有的利益。通常我们熟知的所有者权益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他特殊的所有者权益科目科目,留着以后再说。
而利润表也是另外一张报表了。他的基本模式是:
收入-成本-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或许刚接触会计时,会觉得为什么要但列出利得和损失,他们和前面的收入、成本有什么区别。利得和损失简单来说就是意外之财和意料外的损失。比如,一些中了彩票或者突然收到罚单。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我们仅凭平日经营是不一定能预料到他们出现的。所以我们要把他们单列出来。让报表使用者考虑提出这些意外事件以后企业的经营情况。
而利润表里赚到的钱,最后都会进入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未分配利润”中,这是因为,我们默认企业经营成果就是为了回报投资者的,企业所有的增值都是属于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