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墙里墙外的人生——读《围城》

2017-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离川_L
(图片来自网络)

即将入夏的日子,我在咖啡馆里读完了《围城》,这本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被称为“现代的儒林外史”,先生用讽刺辛辣的语言描述了几十年前中国知识分子的百态。

在我读过的小说里,这本书算是比较另类的了,因为在我读完之后的思考中,并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观点,以往的小说都会有一个比较特别突出明确的表达观点,比如《1984》表达的是对于极权社会的讽刺与批判,《长恨歌》讲的是一个人在不同年代下命运的变换,可是《围城》读过之后,对于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苏文纨等人的性格倒是记得很清楚,可是也只是记录了这些人的生活而已,钱钟书先生想说什么呢?

“围在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面的人想进去,不只是爱情,这世间的事,大抵都是如此。”

这句话很早就听过,只不过直到现在,我才如此深刻地理解这话里的含义。

方鸿渐的心里一直都是爱着唐晓芙的,可是因了苏小姐的关系,他到底也没能和唐小姐走在一起,苏小姐是爱着方鸿渐的,她有着优越的家世,高贵的出身,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方鸿渐都是高攀的,苏小姐身边也不缺追求者,如果将苏小姐放在现在来看,恐怕追她的人“都要排队到马路中间了”。可就是这样,方鸿渐依然在不停地躲她,我想这时候的方鸿渐知道自己心里的人是谁,他不忍心伤害苏小姐,也足以说明他对唐小姐的爱是真心的。

对于唐小姐来说,方鸿渐对自己的感情或许不是不可或缺的,唐小姐的家世背景不比苏小姐差,要说她不懂方鸿渐的心,那是假的,可是要说她也爱着方鸿渐,也不见得。方鸿渐就像一个情痴,心心念念的只有唐小姐,却看不到苏小姐对他的真心,都说旁观者清,在我眼里,对方鸿渐只有同情。

赵辛楣就像是很多出身高贵的女子身边都会有的那个“青梅竹马”,他对苏小姐的痴情程度不亚于苏小姐对方鸿渐的痴情,可是也一如这世上所有的老套故事一样,这样的女子对身边的“青梅竹马”从来都当做备胎的。赵辛楣未必不知道这一点,可是他也是愿意的,为了心爱的女子,做备胎又何妨。这时候的赵辛楣恐怕看方鸿渐是处处充满了敌意的,毕竟,谁又愿意和自己的情敌做朋友呢?

对方鸿渐打击最大的那个夜晚终究是来了,这样的夜晚对于方鸿渐和其他所有人来说都是命运的转折点,苏小姐终于对方鸿渐失望,决定嫁给曹元朗,方鸿渐也无法再在周家住下去,工作也丢了,只得另寻出路,唐小姐也对方鸿渐失望之极,或许那一夜她才知道自己心里对方鸿渐也是有感情的吧。这时候赵辛楣和方鸿渐不再是情敌,两人倒成了好朋友,方鸿渐也借赵辛楣的光,得以在三闾大学谋得职位。

要说这世上真的是没有完美的事,方鸿渐的教授成了副教授,预先承诺的哲学系的课程也没有再开,与他同行的几人都不顺利,倒是成就了方鸿渐和赵辛楣的友谊,还有方鸿渐与孙小姐后来的姻缘。

在大学的时间里他们都备受打击和排挤,终究无法在这里继续待下去,孙小姐倒是如愿以偿的和方鸿渐订了婚。要说方鸿渐不爱孙柔嘉,是假的,要说很爱她,我也不信。孙小姐就像是在方鸿渐最心灰意冷的时候出现在他心里的安慰剂,有点趁虚而入的嫌疑,不过这时候的方鸿渐是需要的,至少她帮他重新找回了信心,可时间终究让他看清,自己的心里并不那么爱她,所以两人结婚后就开始争吵,一次比一次严重,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写的很有意思,把他们两人吵架的情景描写的很真实,而且每次争吵的理由都很鸡毛蒜皮,似曾相识,这些理由放到今天也都很熟悉,这正说明了“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可是结婚,却是两个家族的事。”

小说的结尾写道方鸿渐在和孙小姐大吵一架之后还是落魄的回了家,却发现家里空空如也,我却仿佛能想象得到方鸿渐此时的心情,或许刚才不该说那么重的话刺激孙小姐,或许说出来也好,把自己心中的委屈和不满都说出来,如果孙小姐真的爱他,终究是会理解的,这些事放在心里,早晚也会成为两个人中间的嫌隙。

方鸿渐接下来会怎样我不知道,不过此时的方鸿渐回想自己过去的时光,或许真的会说那句“婚姻就像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罢。

其实爱情也好,人生也罢,很多事都如此,但毕竟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无法洞悉世事,预测未来,假使他最终和唐小姐结了婚,未必就没有那些争吵,或许其激烈程度比孙小姐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们无权责备方鸿渐和孙小姐谁对谁错,都是人性使然,换做你我,都可能会如此。

最后说说这本小说的写法,钟书先生文笔的犀利是众所周知的,这本小说将这种犀利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个场景描写都极致的细腻深入,反讽也是极尽能事,有用这种写法的作家,恐怕只有鲁迅先生和张爱玲先生可与之匹敌了,这种写法读来很酣畅,就像面对着一个想要描写的物件,却无论如何不知如何下手,先生就像有魔法一般,带着你从各个细微的视角去观察,然后用自己生活中常遇到的场景做类比,读过之后你会发出感慨,“原来竟是这样。”

面对自己的生活,难免会遇到很多“围城”,不过在我看来,既然面对那堵高高的围墙不知所措,还不如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进去或者出来,进去了,你才会知道这围城里的生活是不是困扰多于自由,出来了,也才知道围城外的生活是不是自由多于困扰,其实终归是自己的选择,无论选择哪边,都别后悔,如果进去了,发现困扰太多,还是外面好,出来就是了;出来发现不喜欢这自由,还是里面好,再进去就是了。有了这样一段亲身的经历,或许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到底是想在外面还是里面,何必在意自己之前做的是对还是错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