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洛莉—戈特利布

2023-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cocuicui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洛莉—戈特利布

1、人们会想尽办法,各种荒谬的办法,来避免面对自己的灵魂。但,只有直面灵魂的人,才会觉醒——卡尔.荣格

2、没有什么比从痛苦中解脱更令人向往了,也没有什么比丢开依赖更让人害怕了——詹姆斯.鲍德温

3、生而为人,总有不易,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4、有时真正难相处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竖了一面墙隔绝或刺痛了他人,也刺伤了自己,人从本质上说,爱自己胜过任何人,我最重要,以我为中心。

5、人们总是避开那些与自己观点不吻合的线索。——绝对真实,基于他们在那个当下的观感。但你能说那个真实吗?又或者不全是真实/真相,只是他相信的那部分真相。

6、哀伤的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7、爱是一种心灵的整体状态,不是本能的冲动。

8、爱是以肯定价值,创造价值的转向对方,将对方远超自己。(弗洛姆:爱不是很强烈的感觉,是理性、抑制,是学习照顾、理解、责任、尊重。)

9、文字交流较深,会包装——面对面会有落差

10、你最喜欢的人,一定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比他更好的人你只是欣赏,你喜欢的人独一无二只是因为你的喜欢和爱。

11、喜欢一个人不是对他为所欲为,我爱你是因为世界上有你(不作贱他)。

12、陪伴你经历痛苦,是少数只有在心理治疗室这种受到保护的空间里才能经历的体验之一,很难在这一特定情景之外重现,无论施与受都很难,即使对两个治疗师来说也是如此。

13、当人们来做心理治疗,我不仅要聆听他们的讲述,更要从中辨别他们是否知道一个故事可以有很多种讲法。他们是认为只有自己的叙述才是故事“唯一的正解”,还是知道那只是故事的多个版本之一?他们是否意识到自己会选择保留或删减故事的内容,是否意识到他们讲述故事的初衷也会影响到听者的立场?——讲述只看到自己的委屈,不满,忽略许多与自己不符、不利的信息。只讲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或放大、缩小某些细节)。

14、每当在接诊时遇到不知该说什么的时候(1)保持沉默,直到更理解当下的状况为止;(2)尝试作出回答,说真话。

15、寻求客观,坚信客观意见会站在我这边——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反应是正常的,知道自己没有疯。

16、心理治疗师为了治疗来访,需尽量看透来访的真实情况,看到他们的脆弱,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和内心的挣扎,但是来访寻求帮助,也想让咨询师喜欢、欣赏自己,所以会隐藏弱点。

17、治疗的关键在于治疗性的举动,而不在于治疗性的语言(递纸巾、毛毯)

18、“愚蠢的”慈悲心:即使你知道人们需要重新审视现状,也知道此刻的仁慈终将带来比诚实更严重的伤害,但你还是不会把事情挑明,只因为你不想伤害别人的感情。、

19、我们不是要保持中立,而是尽力去留意自己非常不中立的情感、偏见和见解(反移情)

20、当人们第一次来做心理治疗,我们就会想象他们之后的样子(每次治疗都如此),想象中的形象让我们对他们未来的状态保持期待,也指引着我们治疗该如何展开。

21、我所做的听上去像是受虐狂,我在重复同样的故事,却希望有不同的结局,他说我希望男友向我解释自己的想法,而男友也的确解释了,但我还是不依不饶,只因为他给出的解释不是我想听的。

22、你会感觉到痛,每个人都会有感觉到痛的时候,但你不必让你自己那么痛,感到痛不是出于你的选择,但你选择了让自己痛苦。——痛苦似乎存在着某些特定的意义

23、感受是无论如何都会存在的,所以你还不如张开双臂欢迎它们,因为这些感受里可能藏着重要的线索,不要评判你的感受,留意它们,把它们当作你的地图,不要害怕真相。

24、改变和过去的关系是心理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和过去的理解一样,都会成为阻碍我们作出改变的绊脚石。

25、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未来是还没到来的事,但却每天都在自己的脑子力建构未来。

26、如果你把生命都浪费在哀叹你没去成意大利这件事上,你就永远不能自由的享受荷兰非常特别、非常美好的方方面面了

27、几乎每个来接受心理治疗的人都会担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不是“不正常”或者“很糟糕”,然而正是我们对自己这份诚实,帮助我们理解了生活中所有细微差别和复杂性。——有时也会想,自己是不是“不正常”,既期望自己拥有这份“不正常”的独特性,又不希望自己过于与众不同,但也会想,究竟什么是“正常”,正常与不正常的标准是什么?这样的标准就一定正确吗?就一定正常吗?看外在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稳定与不稳定,它是很难满足你的一切期待和想法的,最好的就是稳定自己,但不稳定似乎也没什么,有问题解决就好了。

28、询问关于来访父母的事,目的事为了理解年幼经历是如何影响他们长大成人,这样才能把过去从现在的生活中剥离开来,脱下与年龄不符的心理外衣。

29、大多数人对父母做得不够的地方心存芥蒂,需要清楚如何处理这种介怀。

30、面对防卫心重的来访,想了解过去,用三个词形容父母的性格。

31、丧失:现实层面丧失(失去朋友)+潜在的丧失(被拒绝、抛弃、未知)。

32、诚实是比同情更有效的良药,它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却往往深藏不露。

33、当你们和来访接触时,你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反应请,相互反馈,看咨询师自己和来访之间发生了什么?来访有同样的感受吗?)

34、在一个家庭系统里,一旦有一个人开始作出改变,即使这种改变是健康的、积极的,家庭系统里的其他成员也很可能会竭尽全力想要保持现状,把系统带回稳定状态。——大家都喜欢呆在熟悉的环境里,无法跳出舒适圈,即使这个舒适圈并不舒适,毕竟习惯有时是可怕的,总有人要扮演问题成员,其他人扮演拯救者。

35、当情况一时难以回应,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消化的时候,那就先不要回应。不知怎么说不如不说,多说多错,少说多听。

36、愤怒是大多数人最容易进入的情绪,因为它是指向外在的,愤怒的责怪别人能让你感到痛快又义正言辞,但宣泄出来的情绪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你透过表层去看,就能瞥见表象下积聚着更多情绪,哪些你没意识到的或是不想表达出来的情绪,恐惧、无助、嫉妒、孤独、不安。如果你能包容这些更深层的情绪,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去理解它们,倾听它们的诉求,你将能更有效的管理你的愤怒,那你也就不会总是怒气冲冲了。

37、愤怒还要另一个作用,就是把身边人推开,让他们不要离你太近,近到可以看穿你。

38、一个战略性的哈欠,一个大的充满戏剧张力的,张大嘴巴的哈欠,这个哈欠就像在说:“除非你坦白心底最根本的想法,不然你就会一直耗在这里。”

39、我究竟期望从心理治疗重得到什么呢?

40、但要了解自己就必须抛开对自己的固有认知,抛开那些你塑造出来限制自己的人设,这样你才不会裹足不前,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活在给自己描述的故事里。

41、一个囚犯在不停的摇着铁栏杆,绝望的想要出去,但其实在他的左右两边都没有栏杆,都是可以出入自由的。——我们觉得自己完全被困住了,被捆绑在情绪的牢笼里,但出路其实就在那儿,只要我们愿意去看到它。

42、所有洞察都只是心理治疗给你的安慰奖,在生活重不做改变,再多洞察和治疗都将毫无价值。

43、治疗师永远都在天平的两端寻找平衡,一方面要营造相互信任的同盟关系,另一方面也要直击要害让来访不在继续煎熬。

44、任何的阻抗都是治疗师的阻抗?

45、自杀评估:1)具体的自杀计划?2)有无工具及机会实施?3)曾有自杀企图?4)其他特定的风险因素(社交系统)

46、抑郁患者重的希望:工作、朋友、亲人、宠物

47、老年人关怀:身心(如何面对衰老)+临终关怀(如何面对死亡)

48、精神性运动迟缓(抑郁症的征兆之一)大脑和身体协调反应变缓,

49、刚开始描述过去一天的经历(目的):与他人的关联、归属感,人际关系的构成、承担的责任、压力、感情关系,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

50、安德鲁.所罗门《走出忧郁》:抑郁的对立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抑郁:梦中有许多丧尸、无活力,咨询师:你多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充满活力?——现实:肢体的僵硬,像丧尸,无精打采)

51、皮肤饥饿:渴望爱抚的状态,抚摸能降低血压和心理压力水平,提高情绪和免疫系统。

52、保密协议:不向来访介绍其他身边人,在咨询室之外的地方遇见,可以在下一次治疗时间问问对方当时的感受。

53、当你停止用语言来填补空缺,就会有一些重要的东西浮出水面(沉默有时让来访不得不面对恐惧,直面咨询师,让咨询师看到来访对陌生人际的处理)

54、大多数人所谓的“型”是一种被吸引的感觉,可能是吸引他们的一种外貌的类型,也可能是一种性格的类型。背后隐藏的是熟悉感(像回到家里一样,难分清作为成年人想要的和儿时记忆的:目的是想掌控童年时无法掌控的情境,强迫性重复)——我们将自己的原生家庭内化,成为我们人际关系中不断重复的主旋律。+如何打破,咨询师接住投射并涵容,建立新的关系,矫正情绪体验。

55、阻抗是治疗师的朋友——理解为什么阻抗会在那些地方出现。

56、生理上的性爱和情感上的爱一样,良好的性生活=良好的关系。

57、投射性认同:来访者通过诱导,将想法导入别人的内心(将烫手山芋扔给了另一个人——转移,本来我生气,我让你生气)

58、来访缺席/迟到:可能是惩罚咨询师,“你让我失望了”,逃避咨询师,逃避自己,逃避面对自己的羞耻和痛苦。

59、衡量初次治疗的好坏,来访是否感到被理解。

60、女性癔症——转换性障碍,焦虑被“转换”成神经系统的病症——根源:心理应激源相关,无意识的情绪困扰造成,歇斯底里症,躯体症状障碍。

61、人们常期望由别人来告诉自己该干什么,就好像别人手里有标准答案似的,又好像我们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做的那么多选择真的都有对错之分——我们都希望他人给出“正确”的指标、选择、方法,分担自己做选择的责任。+人们讨厌被告知应该要做什么?一旦给出建议,感到怨恨。

62、好为人师的假博识,习惯就一个人知识,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发表见解或提供建议。

63、有时,来访者会默认咨询师心里有答案,但就是不告诉他们——我们就是在故意隐瞒,但我们并不是要让来访者受折磨,我们迟迟不给出答案,不仅是因为来访者们其实并不想真的听到那些答案,还因为来访者常常会曲解自己听到的内容。(我认为,如果你能清楚为什么这个抉择对你来说这么艰难,那你才更能从这个思考中获益。我只知道,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但我不知道你该怎么做)

64、述情障碍:不了解自己的感受,或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感受——用痛苦召唤咨询师,确保咨询师不会忘记他们有多痛苦。

65、门把手边的告白

66、现代人总是觉得如果做事不够迅速,就会损失一些时间,但面对省下来的时间又不知该怎么办,只能打发了事。——弗洛姆

67、每个人都渴望人与人之间强有力的情感交流,却又缺少这种交流——人到底是无法忍受一个人独处呢?还是无法忍受和别人相处呢?

68、人们长期处于受干扰的状态下,似乎丧失了和别人相处的能力,也丧失了和自己相处的能力。

69、回避就是以不面对的方式来面对问题——也是一种问题处理的方式,或者说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逃避,似乎当下的自己无法面对,但我似乎总是在逃避或回避许多的事情,不愿去面对,但我又很警惕,一刻也不允许自己放松,但我的来访却是希望在回避中屏蔽一切干扰,只留在自己的世界,像失去意识,死亡了一样,这是另一种层面的回避,他有自己的安全岛,我似乎也有,在无人时的安全岛。

70、将自毁前程作为取得控制权的方式——如果我自己把生活搞砸了,我就可以给自己找一条死路,而不是等着厄运来找我——虽生犹死。

71、行为转变阶段模式:未准备阶段,犹豫不决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

72、人们真诚的、不做作的反应就是最好的反应。

73、如果来访者不是正处于危机的时刻,或是不受任何既定期望的限制,那状态正好,此时的心理治疗将是最具启发性的。当我们给思绪一些空间,让它可以自由的游走,它就会把我们带到最意想不到的有趣的地方。

74、我们如何与别人打交道,都取决于我们从他们身上留意到哪些东西,除了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之外,我们也不是木头人,我们对外表、着装、性别、肤色、种族和年龄都是有情感上的反应的——移情产生的原因。

75、痛苦没有高低等级之分——人们所受的折磨不应该被拿来比较,因为痛苦并不是一场比赛。——当我轻视我自己的问题时,我是在评判自己,也是在评判其他那些遇到的问题在我看来不够痛苦的人,轻视问题是不会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唯一的方法只有接受痛苦,并想办法解决它,你无法改变你否认或轻视的东西,而且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烦恼,背后必然藏着更深层的烦恼。

76、年轻和年老之间的差别:虽然年轻,并不拥有未来,却满意自己的过去;已经年老,仍拥有未来,却被困在过去——虽然年轻,并拥有未来,却被困在过去,已经年老,并不拥有未来,却满意自己的过去。

77、生活的本质是变化,儿人类的本性是抗拒变化。

78、即使在现实世界最完美的亲密关系中,你也难免会受到伤害,而且无论你有多么爱一个人,有时也还是难免会伤害到那个人,这并不是因为你想要伤害谁,而是因为我们都是人。你难免会伤害到你的伴侣,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们,你最亲密的朋友,而他们也会伤害到你,这都是因为你们选择了亲密的关系,而受伤是亲密关系中的附属条款。——充满爱意的亲密关系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有被修复的空间。

79、即使到了七十岁,你的心还是会像十七岁时一样脆弱,容易受伤,充满渴望和激情。坠入爱河的人不会老,不管你身心多疲惫,不管你曾经为爱受过多少苦,当新的爱情降临,你还是会感到充满了希望和活力,就像初恋一样,或许这次你会表现得更沉稳,因为你更有经验,更有智慧,你也知道留给你的时间更少了,但当你听到爱人得声音,或是看到他的来电显示出现在你的手机上,你的心还是会漏跳一拍。黄昏恋的好处就在于人到晚年往往更宽容,更慷慨,更敏感,也更迫切。

80、一方害怕被抛弃,而竭尽全力将对方推开,自毁。

81、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要怎么做才能感到安全呢?要如何与别人沟通呢?

82、有多少人不去尝试他们生命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就是因为如果离达成目标只差一点,会比一开始就不去尝试更令人痛苦。

83、我是好的,你们是坏的(自恋防御机制崩塌的矫枉过正)你们是好的,我是坏的——只是有时为了保护自己(“有时”让自己获得心里平衡,安于中庸,不至于走极端,逃脱非黑即白的独断思维)

84、你得先放手去做,然后才能有所领悟,摒弃自我限制的思维是一件事,让自己做事不那么束手束脚又是另一回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