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近几年追星浪潮越来越猛?

2021-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钱袋和酒袋皆空

毋庸置疑,追星这件事一直都存在争议,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追星一直是个”贬义词“。父母知道你追星,说你不务正业;老师发现你追星,说你荒废学业;朋友发现你追星,会用她那不理解的眼光打量你很久后说:我觉得追星的人有点疯狂。

追星这个词好久开始有的我都快忘记了。自从我接触互联网以来,才越来越发现追星的不同形式。

以前的那个年代的追星,除了在电视上新闻报道上或者报纸上杂志上见得到自己喜欢的明星,将报纸明信片收藏,更深一点的,跑去见自己偶像,去她(他)的演唱会。那时候的追星很纯粹很简单,就是简简单单的在自己的青春年华喜欢上了一个温暖的存在,那时候的追星,就好像就是喜欢一个人那么简单。

哦对,那时候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传播途径媒介的不发达,的的确确演员、偶像都有很大的私人空间和自己的生活,那时候那个娱乐圈也一定没有那么多的妖魔鬼怪,但问题肯定一直都会在那。

到后来啊,互联网的普及,随时随地都可以知道外面的世界,随时随地都知道某些好消息和坏消息,这样的信息传播裂变能力之强大,知道明星的事,见到明星的机会 就变多了,于是追星的方式变多了,伴随之出现各种各样的事也变多了。

因为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容易度,明星可以通过不断的曝光获得大量的关注从而吸收更多的粉丝,得到更大的粉群体。反过来粉丝也有更多途径去选择、去跟随能够让自己认同的人,而在媒体上在社交平台上不断的出现露脸,的确也是一种加固影响力和加深印象的方法。所以这个时候,因为信息的四通八达,追星的群体以次方的速度剧增,出现的群魔乱舞的现象屡见不鲜,毕竟,有句话说的没错,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大把的问题出现。

信息获取变得更加透明,于是明星演员们的生活变得公开化,私人空间十分有限,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不再自我。

最近在看90后年代的消费手册报告,里面的确说到,90后这个年代的人,从小就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资讯中,从小接触QQ进行社交,接触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查询,乃至到后面的新浪微博,成为了粉丝群体集体狂舞的聚集之地。

是的,追星这件事绝对不是90后才有的,那些80、70的人都有追星的存在。只是方式变了,可就因为方式变了,追星最初的味道也变了。

每个人追星,不管从70后到90后,肯定都是因为你所追随的人在某个时候让你觉得收到了鼓励。

特别是90后,在世界都处在快的节奏的前进当中,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比世界的步骤更快,90后。我们这代人,是享尽了社会发展的红利的,我们不会再因为吃不好睡不好穿不好学不好而日日忧心,90后的我们追求的来自内心的需求更加旺盛。

我们必须感谢我们上一代的人为我们创造的好的生活和好的生存条件,但我也必须得说,我们这代人的焦虑和压力并不比只需求衣食住行好的那个时代少。

这代人,会因为学历忧心,会因为工作忧心,会因为家庭与事业的失调忧心。

会因为每逢过年父母的逼婚相亲的不理解而不想回家,会因为有了几任的另外一半最后内心深处不再渴望真正的遇到喜欢的人而将就的结婚生子,会因为不断的加班熬夜累垮身体,会不断的考虑人生中不同个阶段的计划,比如根据身体多久生孩子,比如生完孩子孩子的上学问题,比如学区房,比如学籍,比如未来的一大笔学习教育开销,会因为孩子出生放弃工作后与社会脱轨,会和婆婆发生矛盾,会在教育上发生困惑;更会考虑就在大城市落家拼搏还是在小城市安心度过一生,更会在工作中的郁郁不得志而感到痛苦,更会想要更好更美丽的人生,也会更想知足安定的日子。

时代的变化也会变化出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好比我小的时候,国家先是为了限制人口禁止二胎,二胎不允许上户口,那时候孩子怀上了哪舍得不要,就会找各种各样的关系让孩子上户口,好方便孩子读书看病。到我大了一点后,国家开始允许独生子女生二胎,而且还带鼓励。到现在,生三胎都有补贴的政策。我说这个事情,是先想说,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就一定有不同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前中国是人口大国,基数大还伴随着增长速度大,于是在遏制生育,现在呢,那些有生育能力的85后90后已经逐渐逐渐的不想再生孩子了,这与这代人所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十分相关,也与社会的意识觉醒相关,老龄人口逐渐增加,像极了发展成如今日本的趋势。

所以说,说回来追星这件事,随着不同时代的变化、发展。也会出现从未知晓的现象和问题。

从小接触网络的这群人,更知道如何娱乐。追星、游戏、小众兴趣圈子都是这些人娱乐的方式。所以人眼可见的,追星的人群小从几岁,大到90多岁,并增长迅速。这也是这些人更喜欢在网络上的原因,往往现实生活 中 的不得意只有在虚拟的泛社交的社交软件上得到发泄,也正因为这种想法,追星变了味。

粉丝群体对立对骂,非粉群体造谣生事,社交生态网络被一股畸形的风气笼罩,乃至触碰法律红线,乃至知法犯法。艺人们为了夺眼球粗俗鄙陋、毫无道德底线、在享尽现在粉丝红利后,却忘了本身的责任。

衍生出来的一些边缘角色,比如站姐、代拍、狗仔、娱乐八卦爆料。

且平心而论,职业不分贵贱,艺人们以自己的身体为价值工具进行工作,也简简单单的算是挣了很多钱的打工人。

且实事求是,而粉丝你喜欢那个明星无非也是因为在某些方面,说的不厚道一点,给了你有意义的价值,也就是有利可图。不管是让你开心了还是让你赚钱了。

你凭什么去左右一个人的人生?凭着你打字只会打出几句不堪入耳放没上过学的话语?凭你素质低?凭你仇富?凭你知道自己韭菜被割了还在说不怪自己没头脑怪,这个明星代言凭不好?凭你过的没别人好?凭你不上进又要求别人不准休息?凭你?

最初的追星,回归到让自己变好的身上吧,毕竟90后的我们,更知道我们要什么。我们在那些人身上看到了我们渴望的品质,那就努力让自己拥有那些品质。

现在追星这个词变得很有包容,现在随着一出生都是信息爆炸的10年代的孩子们,他们更加垂直于某一个小众的兴趣圈子,比如耽美、比如古风、,漫画、古装、他们更小的在网络上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社交圈子,更具有粘性。或许他们的社交大部分都在网络上了。说到追星了,可能你会发现自己的妈妈也许正是某某的粉丝,自己的爸爸正在看自己也在看的科幻小说和游戏直播。

不要毁了我们最初追星的真情实感的快乐和初心。

言论自由固然正确,偶像引导粉丝固然义不容辞,正能量的传播固然很重要。

但,不要让法律成为做人的底线,做人的底线不应该只剩法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