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三起三落,终未能入主中原
不管是在东方历史,还是在西方历史,游牧与农耕的斗争从未停止过。自然生存环境太恶劣,导致掠夺和战争成为游牧民族生活的一部分。
蒙古大草原上来来往往的游牧民族非常多,有的入主中原,有的战败西迁。
《北史》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姓阿史那氏。”
西海,就是当今的青海湖。
突厥,是北匈奴后裔。在北匈奴西迁中亚后在大漠的边缘地带居住。最初部落人员相当少,首领阿史那土门起兵时人数不过区区数百。
在草原霸主鲜卑入主中原,统一北方之后。蒙古草原上又来了一个新的统治者,柔然。
柔然代替鲜卑统治着草原的广大区域。北朝时期著名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里,花木兰屡次打败的对手就是柔然军队.
强盛时期的柔然将阿史那族人迁徙至金山南麓,成为柔然的奴隶,为其打铁。
金山在今为阿尔泰山。
金山的形状像战盔’兜鏖’,在古突厥语中突厥与兜鏖同音。阿史那部落兴起后以’突厥’为国号,以狼为图腾。
史书上第一次出现突厥的记载,是柔然可汗对突厥首领的轻慢。
突厥人在阿史那土门的带领下日益壮大,吞并铁勒人的五万人众,实力大增。之后土门向柔然求婚。柔然可汗辱骂土门:“尔乃我锻奴,何敢发是言耶?”
北魏大力汉化,以中国自居。对草原上的柔然连年征战,柔然接连战败,势力减弱。
突厥部落不久后一举攻灭柔然。
公元552年,土门以漠北为中心,建立突厥汗国,将实力扩展到整个蒙古高原。阿史那土门是突厥的开国可汗。
土门的儿子木杆可汗创造了突厥的鼎盛时代,疆域东自辽水,西至里海,南达阿姆河,北抵贝加尔湖。突厥的统治力量从东北亚,到蒙古大草原到中亚腹地和小亚细亚,包括长城以北和整个新疆地区。
里海在今为中亚咸海;阿姆河是今中亚腹地的内陆河。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
更重要的是,突厥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突厥文’。这是北方游牧民族第一次有自己的文字。
突厥文和突厥语是现代突厥语系的源头,在今中亚西亚的国家包括我国新疆在内多个民族仍然使用现代突厥语。
突厥兴盛时恰逢五胡乱华和南北朝分裂,趁着中原乱世,坐收渔利,大捞好处。
北朝时期北周和北齐为取得突厥支持,争相向突厥纳贡和亲。
突厥人控制着西域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将抢来和送来的丝绸等财物转手卖到西方,大发横财。
强盛的帝国总摆脱不了由盛转衰的命运。与当年的匈奴一样,突厥也陷入王权之争而分裂,分裂为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
东突厥控制大兴安岭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区域,西突厥控制阿尔泰山以西。
而在经历南北朝乱世之后,中原王朝走向复兴之路。
在之后的历史中,突厥遇到了两个强大的敌人。一位是隋文帝杨坚,另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
隋文帝流传后世的,除了他的政绩,还有他的长相。
《隋书》的记载,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
额头凸起五根肉柱,下颚极长,可以说这样的相貌很丑。南陈后主陈叔宝只看到杨坚的画像就惊骇不已,不敢再看。
这副长相在相士看来,却貌似龙颜,一副帝王之相。
杨坚不只做了帝王,还是一位相当出色的帝王。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中原焕然一新,停止向突厥朝贡。
东突厥可汗沙钵略恼羞成怒,率四十万大军南下入侵中原。
在北有强敌,南有对手的情况下,隋文帝放弃了南下灭陈的计划,全力对付突厥。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正因为此,北部防线固守在长城一带,保证北方门户不落入敌手。
公元587年,东突厥爆发汗位之争。隋文帝支持弱势的突利可汗。598年,突利可汗夺位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让他在河套地区做隋朝的盟邦,并且封为启民可汗。东突厥汗国至此分裂,向隋朝称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南匈奴归附后就被安置在河套地区。
启民可汗上书隋文帝“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始如常也。”
隋文帝杨坚被尊称为“圣人可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中原帝王成为游牧民族名义上的领导者。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硝烟四起,地方割据林立,大量流民居无定所,饿殍遍野,满目疮痍。
突厥重新控制了草原,势力鼎盛。所谓“控弦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窦建德、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纷纷臣服于突厥。而唐高祖李渊在晋阳起兵,也许以金帛财物,获得突厥支持。
李渊顺利建立唐朝,年号武德,定都长安。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八月,继位称帝。
此时突厥的颉利可汗趁唐朝政局不稳,大举南下,二十万大军集结在泾阳,距长安城仅四十里。
“突厥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京城兵力空虚,长安为之戒严,人心惶惶。”
兵临城下,如何是好?
司马懿有一套总结:“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
似乎只有以上五种方法。司马先生可能忘记了,当年诸葛亮给他摆的空城计可是第六种方法。
兵临城下的颉利可汗一定是踌躇满志,威风凛凛。
只是他的对手是李世民,不是等闲之辈。
李世民四岁时,碰到一江湖相士,说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怠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所以,李渊给他改名为世民。
李世民的母亲是鲜卑人,他有胡人血统。所以状貌类胡,胡须微卷,眼窝深陷,既温文儒雅,又矫健英武。
这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天子。
浅水原之战击败刘武周、宋金刚,虎牢之战消灭窦建德和王世充……
唐朝的天下是李世民亲自带兵征战杀敌得来的。
就在前不久,李世民刚刚诛杀了他的兄弟,逼得父亲退位。
他是天策上将,是居功至伟的秦王。
权利漩涡中,如果不采取主动,就会被太子灭掉,没有选择。
兵临城下,李世民兵行险招,设疑兵计,亲自与颉利谈判。
“李世民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群酋见帝,皆惊,下马拜。”
不愧为千古一帝。
不久,唐军抵达桥边,旌旗招展,铠甲明亮耀眼,遮蔽原野。
颉利被大唐君威震慑,已无胜算。
杀白马立盟约,唐朝赠以财宝,颉利退兵。当然他带走了唐朝国库所有。
渭水之盟被唐太宗视为渭水之辱。
三年后,终于一雪前耻。
贞观四年,太宗命李靖为主帅北伐突厥,大获全胜。苏定方活捉颉利,东突厥汗国灭亡。
唐对突厥采取怀柔政策,“全其余部,顺其土俗”。在其故地设置都督府安置突厥余部,任命阿史那思摩为并州都督,统辖颉利旧部。
唐高宗显庆二年,当初生擒颉利可汗的苏定方将军踏雪行军,奇袭西突厥汗国,活捉可汗贺昏父子,献给唐高宗。至此,西突厥汗国灭亡,西迁中亚。
突厥在后来的历史中虽然屡次复国,无济于事。
东突厥后汗国虽然立国数十年,但在唐与回鹘的联合打压下,被回鹘所灭。
突厥诸部或在战争中消亡,或融于回鹘,或融于唐朝,或西迁中亚。
历经近两百年,阿史那氏在东方的历史终结了。
突厥三起三落,终未能入主中原。
因为鼎盛的突厥,正好遇上了隋唐盛世。
中国史书上关于突厥的记载渐渐消失了。突厥人的故事却没有结束。
西迁的突厥人在中亚大地上纵横驰骋,影响了波斯人、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