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生活生活的设计设计书:Designote

《用户体验设计师的必修课 》知乎Live笔记

2016-10-24  本文已影响220人  花生G_G
本次Live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音频、图片等)著作权均归 **吴卓浩**老师所有;
文字整理由**启玉记(公众号:qiyu_x)**提供。

一、用户体验是什么

用户体验究竟做什么?

用户体验是从人出发,创造性的发现需求,创造性的找到解决方案,以严谨的工程师式的协作完成解决方案,最后富于创意地呈现给用户,并且形成传播。

用户体验的三个不纠结:

  1. 不必纠结用户体验的来源。用户体验由计算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多学科孕育而出。
  2. 不必纠结用户体验的用处。用户体验随着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已经延伸到各个行业。
  3. 不必纠结用户体验的各种名词。用户体验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需要更加综合性的能力。

二、什么样特质的人适合做用户体验设计师

什么样特质的人适合做用户体验设计师?

  1. 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并进行研究。

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1. 优秀的设计能力
  2. 良好的逻辑思维
  3. 适当的技术能力

性格内向是否适合做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不同职能需要不同的性格,重要的是找到适合你性格特点的那个细分职能。

三、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能力?

1. 从人出发,创造性的发现需求的能力。

做设计时很多人会参考别人的设计,不能说这种方法不好,但这样很难真正实现原创性的创新、创造。
任何资料参考(数据、竞品)永远不能代替实地的一手调研,亲身经历远远重于听别人讲述、看报告总结。

2. 创造性的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首先,从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抓什么样的关键点开始。

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紧紧抓住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这两个价值是一切创造的基础关键点。

在找寻和把握这两个关键点过程中,通常可以使用「人—情景—过程」的方法:

哪些类人在哪些情景下,使用产品和服务,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

在这个梳理过程中,用户的痛点、期待和愿意为什么买单将清晰地展现出来,可以极大程度地帮助我们去抓住用户的价值和商业的价值。

其次,为了找到创造性解决方案,我们还可以调动内外部资源来进行参与式设计。

请内部其他部门的人员跨部门地参与产品设计,不光是产品经理、工程师,还包括运营人员、销售人员、客服人员共同参与,因为他们接触到的是用户的不同层面,公司业务的不同层面,这样一群人共通再一起共同参与设计,尤其在产品前期探索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某些环境下,适合引入外部人员参与。例如小米的MIUI论坛就是把产品设计开放给外部用户参与的平台,MIUI的成功得益于这样的系统设计。

3. 以严谨的工程式的协作完成解决方案的能力。

举个例子,公司的老板花一秒钟的时间说的一句话,在产品经理那会变成一天的工作,分解下去后,到设计师那就变成一周的设计工作,到工程师那就变成一个月的开发工作,等到产品上线,运营推广出去,跑到相应结果,整个过程可能花费三个月的时间。

最开始表面上一句话,一秒钟很简单,如果不慎重,等到三个月之后再返回一个糟糕的结果,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

作为整个产品创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用户体验设计也需要特别重视这个问题。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主动搞清楚上下游的目标和需求,他们说的那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他要达到的真实目标是什么。

4.将设计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富于创意的呈现给用户,形成传播的能力。

用户体验设计师是最懂产品和用户的,如果把产品和服务的运营和推广交给不懂的人来做,想想看会有多可怕。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的没落都有这个问题,在这样的公司中,很多时候决定产品设计的不是产品经理、设计师,而是市场销售人员。

理论上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是最接近用户的人,但事实上当他们跑到各地去问代理商、卖场的销售人员什么机器好卖,用户喜欢什么样的机器的时候,一部分信息当然是用户的反馈,但是还有一部分信息是代理商出于自身利益什么好卖说什么,什么给自己的提成高说什么,并不能真正的代表用户的需求跟偏好。

而用户体验设计师作为最懂产品和用户的人,最有机会设计出最适合产品的,能够和产品之间发生最好化学反应的呈现和传播方式。

5.其他能力。

四、用户体验设计师经常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

--择业方面

1.选择自己的长板

长板理论:一个人能取得多大成绩不再是由自己的短板决定,而是由自己的长板决定。

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喜爱、最能够带来幸福感的方向,来决定去做哪方面的工作和职能。

用户研究在过去的十年间,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是在萎缩的,因为用户研究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的被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分解掉了,只有公司规模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可能开放专门的用户研究岗位。

2.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领域

不同的产品领域对于设计师的要求,能够带来的满足感和新鲜感很不一样,需要慎重选择自己的产品方向。每一个产品方向在你设计职业生涯中不仅仅能够锻炼你的设计能力,而且很重要的是会帮助你在这个产品领域当中形成一些行业知识的积累,这个对于你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准备简历和作品集

作品集是你最重要的一份作品一点都不为过,你希望让别人感受到你是什么样的,你就需要去做一份怎样的作品集,去充分展示自己。

4.面试

面试一方面需要知己知彼,你得知道面试官这个人,这个公司会怎么考核你,评价你才能够更好的做准备和回答。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突出自己的长板,而这个长板是和那个公司、团队所需要的某样东西是非常契合的,这样才会有助于你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渴望。

另一方面,想清楚自己在面试中想要什么。你究竟想要的是高工资、进入这个产品领域、一个好导师还是一个好的团队环境?你想要的东西可能有好几项,那就需要排出优先级来。面试既是对方考察你,也是你了解对方。千万不要对对方什么都不了解就去工作,去了之后才发现跟自己想象中的太不一样了,又想换地方。事实上,这些事情是可以在面试的过程中就解决的,他了解你,你也要了解他。

5.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

不管是大的外企、小的初创公司还是乙方设计公司、咨询公司,这些不同的环境给你带来的帮助都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应该在这三个环境中都呆一呆,谁先谁后没有那么重要,因为都会有收获的,各有利弊。重要的是一定要找靠谱的公司。

最开始的三年工作是决定性的,决定你将来能发展多高。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当你最开始选择团队的时候,某种意义上来说,选对一个好的直属老板比选对一个公司更重要。对于一个刚毕业或者刚入行的人来说,你最终能在这个公司中享受到公司的成果是有限的,但是如果遇到一个好老板,对于你专业能力、事业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非常显著的。

工作方面

1.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产出高质量的设计方案?

设计师在工作中有许多非常艰难的挑战需要去应对,比如「我们本周就要结果」、「明天就要的结果」,而且还是高质量的,怎么办?

多用纸和笔,在把一件事情彻底想清楚之前,不许碰电脑。

电脑虽然是好东西,但是弊端突出。我们在纸上和白板上画界面可以很快,没人会在意线画的直不直,方块和方块之间有没有对齐。但一旦用电脑,这些在前期方案探索中不重要的细节,会占据大量的时间。用笔和纸在一个小时可以产出很多套方案,而在电脑上你几个小时都做不出一套。

只有通过快速的、大量的尝试,才能够尽可能的去逼近那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以app改版为例,如果小的设计团队(一两个产品经理,两三个设计师)用一周的时间来做一个产品改版的工作,合适工作量是在一个乒乓球桌上用A4纸至少铺满两层。在Google,一个月的工作,每个参与的设计师都会产出数百套方案,不断的迭代、改进、发散、收敛,不断的让问题清晰化,做充分的探索,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2.如何更好的呈现设计方案去说服别人?

1. 提前准备气氛。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提前向与会方发放相关材料,让其感受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做过的探索有哪些,或者看视频,看用户访谈的结果,思路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引导。
2. 讲述过程中,注意聚焦和引导。设计是每个人都能发表看法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特别容易出现评审的东西还没被讨论到,但是被揪住一些不重要的小细节穷追猛打。
3. 做充分的准备,有理有据。包括对用户的研究,做过各种各样对方向的尝试,当评审人看到你做过这么多的探索,大家就会更愿意相信你,不会再去刨根问底做一些比较偏门的探讨。
4. 尽早让评审人参与设计。因为评审的内容也是他们的成果,能够避免在评审的那一刻才出现非常极端的反应。

设计评判小窍门:

3.设计文档有哪些?

注意:
在不同的团队中,需求和做法都不一样,只需抓住一点:上游和下游。

没有一定之规,并不是设计文档越规范就越好,这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4.设计师需要主动掌控项目和工作进展

大部分工作混乱,以及工作很累但是没有成效都是与项目管理不当相关。

作为一个设计师,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简单的执行者,认为一定会有产品经理来控制全局的,其实并不会。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设计师主动去掌控项目和工作进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如果项目不能顺利进行,个人工作做的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且上游和下游也会影响到你的工作成效。

5、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职业发展可以怎样进阶?

6、用户体验设计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创业者?

如果刚入行,不用过早考虑这个问题,做公司和做设计差异非常非常大。

作为一个设计师背景的人如果想成为一个创业者,这背后的路还非常非常漫长,中间的挑战很多,需要克服设计师自身很多的问题,需要学习很多的东西。这就需要一方面变得更强,一方面找到合适的合伙人,一起来做创业公司是一种更现实的选择。

生活方面

1.要像设计师一样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