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到的,不止是“故事”
我曾说过,如果一家麦当劳会放五月天或者苏打绿的歌,那我一定会从心底觉得这家店的店长很有品味,因为总觉得[小清新]才更适合这里的氛围。
喜欢麦当劳,不仅仅是因为“原味板烧鸡腿堡”承载着我童年生病时尝到的幸福滋味,而是在这个地方,当你一个人的时候,会分外注意身边人,会听到,一个不太一样的世界。
我曾在这儿偶遇过一个外国小哥。第一次,他站在我的左前侧那一桌的位置上,穿着黑色的长袖t恤,脸上留着反而会增加魅力的络腮胡,鼻子高高的,看着很帅气。第二次偶遇,他站在我右侧的第三个位置,穿着黑色短袖t恤。他似乎,挺钟情于黑色。

他喜欢站着吃东西。至少我看到的两次都是这样。第一次,他点了一杯可乐一份薯条,第二次,他点了一杯可乐一个派。他好像很喜欢中餐,每次都会拎一份进来,所以我猜想他是为了麦当劳的氛围和叉子,才会点了麦当劳的餐。他好像有点小洁癖,因为会带着一次性塑料手套...他每次都会续杯。
如此关注一个人也不过是因为新奇,但真正为他添上几分人格魅力的,不是看到的,或者说是,不仅仅是看到的。
工作日中午的麦当劳生意也不错,所以很快每张桌子都有了人。一个拿着餐盘的男生往这片区域走来,看到并无空桌,就欲转身离开,但外国小哥还是注意到了他,开口说了句:“You can sit here. Soon I will go.”男生听后坐了下来。不出几分钟,外国小哥结束了用餐,在离开时,友好地对男生说了句:“Have a good lunch.”无比真诚地。
不知是不是因为友善,所以衬托得他的声音,都这般好听......
还有一次,是听到身边一对母子的故事。
他们就坐在我左侧的桌。母子俩是山东人,这也是从其之后的谈话中得知的。母亲是短头发,不多话。儿子特意替换了套餐中的可乐,换了一杯苏打水给母亲,应该是不能摄入很多糖分。母子俩之间的谈话其实并不多,有时听着还是略带尴尬的生疏,但听得出儿子是孝顺的。
母亲应该是身体上出了些毛病,儿子请了假陪远到的母亲检查身体。
......
我想,人都是矛盾的。
年长的一辈既是希望子女过得好,又是希望在逐渐老去的岁月里能得到子女更多的陪伴。
所以,她选择了沉默,在儿子说出:“我和你儿媳如果回去,我们在山东也没有人脉,没有啥关系,只能靠自己打拼,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我们也想回去,多陪陪您,可这...不现实...”
说话的人温柔,说话的人无奈,可每个字,却都是无情的。
后面的事儿,我记不清了。只是知道谈话没再忧伤下去。母亲还是不多话,儿子还是温柔地略显笨拙...
你说,人是不是只有等到老来才会有叶落归根的念头。年轻的时候,可以四处漂泊,可以四海为家,可以习惯一座陌生城市的光怪陆离,甚至对之产生迷恋。却在年老的时候,记起了家,想起“根”的所在......
突然明白了网易专列里被策划者偷偷加上的那句话:
理想就是离乡

属于一个人的时光,在特定的地点,所撞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陌生人,都不止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