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这个世界其实就只有两种人
题记:本周咕咕姐饭团“每日清晨领读”的是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如何用理工科思维理解这个世界》,以下内容取自第1章 反常识思维1-3小节。
开篇之前,请思考一个问题: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8137/93c99cd98751518f.jpg)
这个问题抛出来,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大家怎么看,我也就怎么理解的啊。
但是如果你对一个故事很感兴趣,或者你喜欢思考数据和分析,那么你就已经选择了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
这里面背后的思考框架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
其实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在几十万年前,人类就学会利用故事、情感来聚集更多的人,共同协作来完成复杂的生产与作业。
最典型的是《人类简史》有这么一个例子:人类其实也是有很多种类的,但是我们这支智人一族为何在众多种类中胜出的呢。主要因为智人有个特点喜欢想象,说白了就是爱编瞎话。比如想说服一群人去探索森林,用的方法不是讲道理或者下命令,而是说相传森林里有一位美丽的公主,所以我们一起去森林里找公主。于是大家都纷纷前往。
这种想象力与情感化的表达方式,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在中国历史上,被封为圣人的孔子、孟子等,也都是坚定的提倡礼教、仁义,这些道德操守不也是一种典型的文科生思维么,后来受到历朝历代皇帝的推崇。
那么文科生思维都有哪些特点呢?理科生思维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文科生思维主要特点就是他们关注具体的人或事情,重视情感化表达,非常重视美感与道德,当然了价值观也是他们经常强调的。
反观理科生思维,他们一般都是做科学实验出身,就像17世纪的欧洲,牛顿等人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工业时代,并且一直影响着300年后的现在社会。
所以理科生们,他们爱做数据计算与分析、有着基本的科学分析方法、做事情更侧重权衡利弊、强调量化输入与输出。
这么一对比,你能想到什么?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大脑。
熟悉脑科学的人都知道,我们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逻辑推理,右脑负责形象思维、情感管理等。
那么你的左脑调动的正是理科生思维,而右脑就是文科生思维。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我的大脑里已经具备了两种思维了,那么为什么会是文科生思维占据优势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2012年伦敦奥运会发生过这样一件很特别的事。组委会为选手们准备的15万只避孕套竟在开幕后的5天内全部领光了。
当时腾讯还特意邀请了三位文人对此事发表看法,其中有我最喜欢的蒋方舟,还有梁文道和阎连科。这三位都是高端文人,根本不计较道德,专门谈审美,甚至还要做一番技术分析。梁文道说他从来都是公开支持性产业和性工作者。蒋方舟说拥有优秀基因就会花心。阎连科说中医认为以毒攻毒,性可能也是一个疏通渠道。三人说的都挺有意思,可他们就是没有算算一万名运动员五天用掉15万个,这是每天六次的水平!
真正合理的解释是大部分套被运动员拿走当纪念品了。据运动员说,奥运村还真没到性晚会的程度。
我在奥运会期间听说过这个故事,当时也知道三位文人评论这件事,还好奇的读了蒋方舟的博客。于是我习惯的认为这群运动员也太不检点了吧,太能折腾了。很自然的这是从情感和常识角度出发。
可是当我读到这本书,并且看到最后的结论时,愣住了很长时间,如果说我没有看到下面的这个分析和结论,那么我是不是会一直坚定地认为奥运会运动员很花心、业余生活很混乱呢。是谁咋影响我的判断和思考呢?
倘若你认为这只是一个局外事,无论我们判断是否准确,是否了解事实,这种行为对自己影响很小,大不了就当一个笑话了。那么请再看下面的一个实验:
有这样一个实验,发给参与者5美元,然后组织他们捐款。捐款对象分为两个版本,第一个是这样说的,提供一组统计数字,马拉维有300万儿童缺少食物。安哥拉有3分之二人离开家园,也就是400多万人。
第二个版本是讲了具体的小女孩,诺奇亚,经常挨饿,吃不上东西,你的捐款会改善她的生活,让她减少挨饿,有新衣服穿,甚至可以有机会上学。
测试结果很让人出乎意料:平均第一个版本被捐款1.14美元,第二个是2.38美元。
实际上,明显是第一个版本需要帮助的人更多,捐给他们相对更有意义。300万人与1个人,谁更重要,这是一个很难说清的辩论问题,但是帮助一个人与帮助300万人哪个价值更高,那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我们是如何一步步陷入文科生的思维的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喜欢这种表达,我们天生就对冰冷的数字不感兴趣,生来就喜欢听故事,喜欢感动或愤怒,而科学数据带给我们的更多是中性的陈述,反复测量、多次权衡比较,这本身哪有什么激发人们情感的东西呢。
要知道,这正是很多商家、销售员、企业大佬、国外政客惯用的方法,轻松地调动了大家的情绪和喜好,进而在不知不觉中站在了他们一边。
有时候你以为你在思考,其实那只是被一种思维牵着鼻子走。
就像昨天剽悍一只猫在【饭团】上提到的一个例子:
你觉得兔子最爱吃的食物是什么?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胡萝卜啊。
兔子都爱吃这个。
可是曾经我家养过一只兔子,亲戚家也养过,我当时仔细观察过,就没看到喂给兔子胡萝卜,而是一种树的叶子。
其实,兔子不喜欢胡萝卜,而且是非常不喜欢,因为胡萝卜不利于它的肠胃消化。试想,如果你吃西瓜后就消化不良、肚子疼痛,那么你会继续吃么。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一致认为兔子爱吃胡萝卜呢?
想想你是在哪里看到这样的场景的,很多人都是在迪士尼的动画片里,那个经典的兔八哥的故事。它就是经常叼着一个胡萝卜,而且非常爱吃。
这种品牌宣传不正是一种文科生思维的影响么。因为有趣,所以我们记住了兔八哥;又因为一个卡通形象,我们都开始相信兔子最爱吃的就是胡萝卜。
这里我们要强调的不是哪个思维更好或者更坏,而是我们应该而且也是必须能够区分开这两种思维的不同。于是在下一次面临选择与决策时,可以分辨出背后的干扰因素,从而做出更合理、更正确的选择。
虽然本书作者很推崇理工科思维,但是大家还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就是实事求是,切莫盲目跟随,因为一本书就彻底否定了文科生思维的价值,而是应该看到这两张思维的优劣,然后灵活切换与使用它们,这也是我们读一本书的真正目的。
关于文科生思维的最大陷阱,将在下一篇文章为大家揭开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