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在路上读书

冒险小说缘何后继乏力

2017-07-13  本文已影响77人  文盲读书1

说起冒险小说,大家或许第一反应是《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确,两者风靡一时,席卷神州大地,刮起一股盗墓潮,若不是一纸禁令,或许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在小说界的成就和地位会更高。当然,如今此二人依然受万千粉丝所宠爱,响当当的名头无疑成了超级IP。

我曾记得南派三叔说过这样一句话,“盗墓小说属于冒险小说。”

这话不假。冒险小说以故事情节新奇而引人入胜,前两者加上《藏地密码》,已成现代中国冒险小说的巅峰之作,即便后来者构思再新奇,技艺更高超,也很难越过这三座“大山”。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尽然。究其本质,冒险小说绝不仅仅只是一篇通俗读物这么简单,超越“三座大山”,也绝非不可能。

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写得的确很好,人与自然的搏斗,人与人的内心缠斗,甚至还注入了抗日元素,激发民族爱国热情,站在了道德制高点。

可在《鲁滨孙历险记》,这部屹立数百年而经久不衰的冒险小说面前,却显得暗淡无光。前两者是畅销书,后者是经典书。前两者以故事情节见长,后者以思想和人性见长。两者的差别在于对人性的挖掘。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鲁滨孙历险记》又名《鲁滨孙漂流记》

这也是因为《鲁滨孙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及凡尔纳的作品后,很少再有经典著作面世。大部分作家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取悦读者的故事上,却忽略了对人性的思考。

《鲁滨孙历险记》如今被归纳为一部青少年读物,风靡全球,然在中国却遇到水土不服,主要原因是小说里有大段对《圣经》的描写,枯燥而乏味,每每在渐入高潮时被硬生生地打断阅读节奏。

但更深层次地说,这是一部具有无数争议的小说,是一部另类小说,糟粕远大于精华,腐朽人心,甚至吞噬人性。可从侧面角度烘托出,它在不经意间揭露十七世纪的殖民地社会和资产阶级的冷酷无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才是它能得以流传数百年的根本原因。

但凡写得深刻,具有一定价值,都是一部好作品。《伊索寓言》、《三字经》里,不是也有太多不符合现代价值标准的东西吗?但这并不能抹杀它们的价值,仅仅基于成作时期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不同。

在十七世纪,殖民侵略和资产阶级去新大陆的掘金热,是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用当时的眼光来看,作者的思想并没有错,反而深得人心,就如同《伊索寓言》里认为女人的一切罪恶的源泉,《三字经》里多强调道德观念而未顾及人性自由是一样的道理。

譬如说:克鲁索从最初的抛弃宗教信仰,到重拾《圣经》摆脱苦恼,获得“上苍指点”,提升求生意志,坚持在荒岛生活二十八年,他甚至寄希望在土著人礼拜五身上也灌输这种思想。

作者笛福身为资产阶级的积极拥护者,他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他主张殖民扩张,发展经济;带有种族歧视,鼓励黑奴买卖;对宗教的盲目崇拜,让土著人接受“应有”思想熏陶。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简述,利用反向思维,在书中窥见一二。

01 虚伪

克鲁索放弃优渥的生活,去海外独自闯荡,这并非是冒险精神。时值殖民地大肆扩张时代,不论是资产阶级,投机商人,都想从中获得好处,赚个盆满钵满。冒险,只是个借口。

02 排斥异教

出海不久被摩尔人当作奴隶抓起来,机智逃脱,在海上遇到好心船长,幸而捡回性命。摩尔人是穆斯林,这是作者在折射异教的排斥。

03 追逐金钱

随后,克鲁索再次安奈不住寂寞,远赴巴西经营种植园,但为了赚取更大的利益,冒险启程,欲深入当时被欧洲占领成为殖民地的南美洲寻求发展。这便暴露了作者的初衷,他的出海绝不是为了冒险,赚钱才是根本目的。

04 盲目宗教信仰

然而时运不济,途中遇到暴风雨,侥幸存活,孤身流落荒岛。为了生存,克鲁索通过智慧与勤劳,在岛上建立起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建筑物,更能通过畜牧和种植,自给自足。然而,每每回想过去,他都会把一切的幸运,建立在宗教基础上。诚然,宗教信仰支撑了他求生的意志,但种种现象均是通过勤劳双手和聪明智慧所得。这是一种精神寄托现象,一方面能使自己保持平和心境(这点有为重要);另一方面,愚昧地将所有现象归结于上帝恩赐。

05 侵占财富

在此期间,他甚至把自己的居所称之为“宫殿”,把另一处备用栖身之所命名为“行宫”,以国王自居,畜养的动物成了他的臣民。笛福是个反封建主义者,在这断描述中,我们不能片面认为他有什么揶揄或嘲讽的意思。最多将他理解为苦中作乐,但也正是这一点,暴露了他资产阶级的本质。不论身处何地,必须要为自己积累财富。

06 毫无同情心

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他处处小心布防,谨防有不速之客登岛,夺取他的财富和生命。防人之心不可无,无可厚非。但假如是和他一样被命运飘到这座荒岛上的无辜之人呢?难道也要见死不救吗?这便凸显了资产阶级对人性的冷漠,于他们而言,平民的生命不值得同情。

07 冷眼旁观

果然,不久之后,岛上来了些土著人。他们互相残杀,到了吃人肉的恐怖境界,让克鲁索大为震惊。尽管寡不敌众,但他丝毫无救人之心,冷眼旁观,眼睁睁地看着土著人被同类残食。

08 人性冷漠

威胁的显现,使克鲁索万分紧张,这时他需要帮手,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有好有人帮忙。出于这个目的,他搭救了两派土著人中弱势一派的礼拜五,试图驯服,强制灌输宗教思想,好让他为己所用。并与他继续冷眼相对,来岛上残食同类的土著人。人性之冷漠着实让人震惊。

09 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后来,一艘船在岛上触礁,来了一帮欧洲人。为了夺取财富,发生内讧。这时的克鲁索深知,不能继续坐以待毙,不论哪方获胜,自己都将面临巨大险境。此时,他选择出手搭救船长。然而,救下后又将他们软禁,处处提防,直到经过观察,对方确实无僭越之心,方才放下戒心。但除了礼拜五这个忠心部下,他并不相信这些人。这又体现了他对人心的冷漠,生怕对方取代他占据整个荒岛。

10 阶级素养

利用这艘大船,克鲁索终于带着礼拜五回到了欧洲。可刚回去不久,又惦记起了他在巴西的种植园。金钱的诱惑,早已深入到资产阶级骨髓里。而后在那段翻越雪山,穿越树林,回到英国的结尾显得毫无意义。但笛福的计划是写一个系列,这段描写为他的第二部作品进行铺垫。

11  狗尾续貂

思想崇高的作家,是不屑为作品写续集的,那只能是狗尾续貂,贬低上一部作品的格调。所以,后两部作品都是写如何通过漂洋过海,建立商业版图,这种世俗小说,不看也罢。

总结

《鲁滨孙历险记》在荒野求生方面,种种令人惊奇的举动和发明,对日后的科技发明,野外探索,人类流落该如何生存,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但这并不足以成为这部作品能够通过岁月的流淌沉淀下来的主要原因。

一部小说的缺点,甚至是作者极端的思维,只要足够深刻,同样会有他存在和阅读的价值,但这样的作品只能在特定时期才有机会面世。

我们可以从时下的角度,通过反向思维,思考这些问题,作为一种对个人,对社会的警示;也可以用当时社会的眼光,来审视该书。用两种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本书,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悟,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作者观点是否被当今接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纯粹地为了讲故事而去讲故事。毫无意义。

如今的中外冒险小说,几乎都在故事情节上下功夫,使其脱离了原本的道路,成为纯粹的通俗小说。前人已铸墙垒壁,俯瞰江海,后人举足维艰,不如另辟蹊径,回归人性思考本质,重塑冒险小说原本应有的灵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