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9
前几天看K宝视频,讲到分手后的这段时间为什么这么难,觉得她讲得蛮对。青年男女度过这段时期,难熬痛苦,是因为挫败感带来的屈辱作祟,加之亲密相处后,那种专属二人关系模式的断层所带来的不适。
我联想电影,想到一个镜头:《将来的事》中,娜塔莉的丈夫向她摊牌有了外遇,二人分手前最后一次去她丈夫在布列塔尼的房子,她在那里度过婚后所有假期。她如常游泳,整理自己栽种的花,吃院子里树上的浆果,然后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
她去柴房取行李袋子,镜头随娜塔莉的目光流转,看到了房子外的海。那是一片很宁静的海面,这是一座很普通的海边小屋,但娜塔莉的那份留恋,这一个长镜头就完全被表达出来了,是最后一眼,很想把这一景永远留住。
痛苦,是一个很含糊的情绪形容词,想判断自己到底是痛苦,还是不甘心、屈辱、气恼,很难。尤其在年轻时,自信心驱动着对付出感情期许值的不断提高。一旦被拒绝,无法释怀,这份痛苦是很真实的,但时间是治愈良药,也是最有效的答案。K宝在视频里也介绍到,这段时间用来陶冶自身爱好,提升自我,学会倾诉,终会过去的。
离婚,亦是分手,但相守35年后,突然分手,这种情感如何处理。有时候坐短途客车,我就会看《将来的事》,对于娜塔莉那时那刻的情感,总是动容。知性生活对于她的支撑是非常明显的,她克制自己去理性的接受现实,偶尔的情绪波动都在独处之时。她离开布列塔尼时,坐在丈夫旁边,他面无表情的开车,而她始终面向着那片海,默默流泪。
不甘心与屈辱感,对于她而言,才是沉重的可以压垮一个人。她对目前生活方式的习惯可以从影片开头感受到,上完课后回家,坐在沙发上和丈夫闲聊彼此教授的哲学科目,几面墙的书籍,大阳台、书房、小而得当的厨房,儿女来时一家吃腌草莓。然而这一切将将要被打破了,丈夫宣布要搬出去和情人住,并本着公平分配原则带走了一半书籍。多年的相处也可以一时间分崩离析,没有情绪化的纠缠,分开了就是一个客观事实,只给她接受的选择。
但其实,接受了也就接受了。
分手之初她与学生也抱怨,四十岁以上的失婚女人很难再选择,她不会选择一个老头生活,也不会去找个年轻男孩。在影片行进之中,我发现娜塔莉像为手表调时间一样,一点一点的调整自己的生活不脱离方向,这份精准来源于她的知识体系。这话看起来冠冕堂皇,心非木石岂无感,我们普通人难免要放任自己去宣泄。娜塔莉也会在独处时哭泣,去学生的乡村工作室疗愈,但自始至终,永远穿插着她站在哲学思维上对生活的思考。这就是细微但关键的区别,是慢慢运转的时针,让她遭遇了一切,但又坦然面对。
我现在开始相信,人自身的能量是无限的,同时又是守恒的。情绪是一种很重要的能量,它的失衡会彻底改变一个人。现在我们总倡导宣泄情绪,卸下负担,人要轻盈生活。但负担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你,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这个时代总让我想起四个字:鲜衣怒马,广告里的少年少女,每一件商品都是在极大限度的告知消费者要将青春岁月极限化。没有人在说藏拙,大家要表达自己,否则无人知晓看似非常委屈。有时我觉得这样生活的人啊,好似一张弓,总在紧绷着。在充满张力的外表下,是非常脆弱的内芯,难以抵抗打击。
如果拥有娜塔莉的知性生活当作支撑,或者说不那么片面,自身圆满的知识体系,哲学、音乐、文学等等,我们是不是可以克服目前弓形人的状态呢?我很想在自身做实验,应该会用一生的实践时间吧。
期待那秒针恒定而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