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原理和功能

2016-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挣扎的喵

【书名】: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作者】:古典

【阅读内容】

1.人生金三角: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2.只要下定决心,任何人都能活得有趣

【阅读感悟】

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现在的人对“兴趣”二字有太多的理解误差,原以为“兴趣”是人潜在的天赋,只是未被我们寻找到,一旦寻找到,便会激发自己的能力。可事实上,兴趣的原理是:一种和不确定相关的情绪。而大部分人所认为的兴趣,实际上只是“愉悦”——一种和确定性相关的兴趣。讲的通俗易懂一点,便是变态辣鸡翅有趣而羊肉串愉悦,创业有趣而公务员愉悦。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起初是对某一件事“感兴趣”,却在遇到困难,瓶颈后,说出“这不是我的兴趣”,究其原因,他们所寻找的只是“愉悦”罢了。
因此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兴趣往往是我们对未来的准备,是对未来的一个预知。我们总会在某一个阶段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好比高中生会有追星的时候,这是因为兴趣为我们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我们渴望从身边找到可以学习和模仿的人,而这些明星,球星等,因为他们的品质让青春期的孩子渴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可令人难过的是,现在的家长天天把“有用”放在嘴边,认为有用才是硬道理。就拿书上的一个例子来说(其实也是现在普遍的情况):在中学,家长对孩子说不准早恋!高中说,恋爱影响高考!大学生,恋爱也没有用,工作还是要赶紧找。结果等到大学毕业回家的第二天,他们又问:“你怎么还不找女朋友,什么时候结婚?!”哈哈哈~虽然是以笑话的形式,可更能引人反思:兴趣的小种子在小苗阶段被杀灭,怎么会开花?写到这,想到自己的一个例子,我不知道“练keep”和“浪费学习时间”之间有什么冲突,父母总认为这些事应该放到高考以后,为此,我特意每天早上早点起床以防矛盾进一步升级。。但看起来没多大卵用。
言归正传,兴趣除了是对未来做好能力的准备以外,更是学习的动力。无论像莫扎特,丁俊晖还是巴菲特,这些高手在单调的重复中生成,他们为什么练上几万个小时,扛得住如此单调的重复呢?那是因为他们学会让重要的事情变得有趣,爱因斯坦只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却没有详细说明这个老师好在哪儿?其实兴趣会让我们在讨厌重复学习的时候,提供有力的鼓励,让我们发展出只是与技能。
第一,我们先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产生兴趣。当你看到好吃的东西,看到朋友发的美丽的旅行照等所引发的羡慕向往,便是感官兴趣。第二,通过感官兴趣来引发自觉兴趣。你吃到好吃的东西,进而研究它的烹饪;看到风景照,进而去查相关的资料,做攻略等便是自觉兴趣。第三,你需要通过一个平台来兑换价值。当你做到自觉兴趣后,你可以把自己烹饪的成果,旅行归来的照片发在朋友圈,这样你获得的赞美便是你的动力,渐渐地,你会去学更多相关的烹饪方法,做出更精美的事物,甚至会写出烹饪方面的心得体会;你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了有资金去实现环球旅行,而在旅行过程中所见的人和事,又会培养你其它的兴趣。所以,这种兴趣便成为潜在兴趣——志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志之者”志趣会让我们更加地专心。此时,我又想到了薛之谦,他就是把音乐当做志趣,为了音乐,他可以开火锅店,做各种各样的副业,一切都是为了音乐。他不会因为开火锅店赚钱而放弃音乐转而做一名商人,他的兴趣不在于赚钱,所以我们或许看到他这么辛苦,为了音乐付出很多,其实他是兴趣盎然。
最后,我想说,一旦一个人把是否“有用”作为事情的唯一评价标准,那么这个人活得无趣就天经地义,这种功力于短视的背后,是深刻的不安全感于焦虑。所以,当家长把教育当做教育产品,那么他们所想的便是只要补了课便要有高分数。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封闭了孩子发展的可能。因此,别困惑于为什么孩子在高考选专业前无主见,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形成找“少奋斗十年”的另一半,为什么选工作时只为了“安定”!明确地让孩子活成了一个无主见,又无趣的人。
兴趣的原理和功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