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系列─中国历史人物篇(男)解析古诗词─读古诗词专栏

满腹经纶交于青楼和红颜   极度嗜酒朝朝醉中去的杜牧─读史之四篇

2018-12-02  本文已影响6人  杨柳依依簡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同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牧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

杜牧虽生在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但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虽不是钟鸣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过半点穷。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还有寄语书法的《兰亭序》的感怀,《祭侄稿》的悲愤,《寒食帖》的惆怅,它们写的是书法,讲的是感情。

但是书法里,很少有爱情。无论国人含蓄内敛的特质,还是昔日男尊女卑的事实,都很难让书法出现爱情戏。但杜牧的作品《张好好诗帖》·唐·杜牧就有所体现。

才子大多风流,杜牧也不例外,不过,常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自嘲的他,在风流倜傥之余,还多了几分同情心。他曾路过金陵,为容颜残败、风光不再的昔日歌女杜秋,写下了悲慨的《杜秋娘诗》

杜牧在洛阳给歌妓张好好的一幅书法作品

那年,杜牧23岁,张好好18岁。18岁,是一个女孩多好的年纪,但此时的张好好却在当垆卖酒,杜牧看在眼里,不禁一阵心酸。

杜牧和湖州名妓张好好相识于南昌沈传师的府中。当时杜牧尚未成家,风流倜傥,而张好好年方十三,美貌聪慧,琴棋书画皆通。杜牧最喜欢的数字,可能是十三。他在家族中排行十三,人称杜十三。他喜欢兵法,曾著《孙子》注解,竟然也是十三篇。而他最喜欢的女孩子,也多是像张好好那样十三岁的小萝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张好好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爱上张好好的色艺双绝。他们相约泛舟湖上,执手看日落,才子佳人,自是无限美好。原本应该就此成为一对,留下一段佳话,让人没想到的是,沈家主人对张好好也是格外怜惜,很快将她纳为小妾。张好好作为沈传师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杜牧也是官位低微,无力左右命运的二人只好分别。

然而五年后,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经历了当小妾,被抛弃的人生周折,天各一方再聚首,怎能不“君泪盈,妾泪盈”呢?

孤灯残月伴闲愁 , 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  ,从今而后谢风流。

张好好出嫁时留下此诗,从此一入侯门。后杜牧在长安抑郁而死,张好好闻之悲痛欲绝,瞒了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相爱与别离的万般凄楚,竟自尽于杜牧坟前。

一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让人觉得杜牧是个多情种子。他的确多情,也有多情的资本。

如果就此认为杜牧只是多情,那你就错了。杜牧还有个故事,简直专情得要命。据说杜牧在宣城时,有次去湖州游玩,见一十来岁小萝莉,喜欢得不得了,就给了重金,相约十年后到此娶她。然而官场不自由,杜牧再来湖州时,已经十四年过去,那女孩真的等了十年,没见他来便嫁了人,此时已经生完二胎了。

杜牧很是感慨,又赋诗一首:   

自恨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李商隐曾这样评价他的好友杜牧: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的确,当我们回忆杜牧诗句时,“远上寒山”,“清明时节”固然脍炙人口,但却不及《杜秋娘诗》《张好好诗》让人动情。

《张好好诗》虽然是写给一个女孩子的,但其中流露的情感,却适用于每个男人对女人的倾诉。 读《张好好诗》,读到最后不是伤心,而是感动。人终将老去,或必须分离,但我永远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记得你当年最动人的模样。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把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

杜牧喜欢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苏醒”。酒浸肝肠,愁萦心间,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发出“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的梦话来。那么,就把这副身子,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楼佳人,交付红颜知己,及时行乐,来个春满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