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商业管理观察

被传转走1200亿家产?马云老师其实回复了很多……(深度剖析)

2018-09-21  本文已影响246人  虚舟老师

001

马云刚宣布退休,就有消息称其向国外转移了1200亿家产,阿里巴巴近日通过微博作出了回应,全文如下:

(微博截图)

马云自己也作出了回应:像我们这样的人,要学会在谣言的口水里面“游泳”,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

他是在当日的夏季达沃斯分论坛上就主持人陈伟鸿的提问作出上述回应的。马老师现在就是个超级大IP,被人盯上,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不管怎么样,靠马老师博取眼球,肯定能赚点流量。当然,马云有没有转走1200亿,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一个教师出身的马云,怎么会有今天如此的巨大成就,甚至动不动就可以有1200亿家产。


002

马云说他不懂markting,不懂技术,甚至财务也搞不清楚,唯一的一点经验就是当过老师,所以他一直在按照老师的思维运作企业。因为当老师最主要的事情是选择学生、训练学生和培养学生,所以他在阿里巴巴过去的19年花的最多的时间也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训练人才。

这就是一个好的领导者所要做的事——当老师。

最优秀的领导者,同时都是最优秀的老师。领导力大师、GE领导力发展中心前主席诺埃尔蒂奇说,老师是领导者最主要的角色。他提到,在组织中的任何层级上,一个人要想成为领导者,必须是一个老师。如果你不是在教别人,你就不是在领导。就是这么简单。

在北京举办的“2017人才经济论坛”上,诺埃尔蒂奇在演讲中提到,每个领导者都要把观点总结成“可喻之义”(teachable point of view),能够在组织中清晰地沟通和传承。也就是说,领导者要将自己的重要观点和决断,变成可以传授的观点理论。

刘澜先生指出,领导者必须当老师,这是领导力的一条黄金准则。他更是定义出了领导者当老师的五个层次:管教、说教、身教、请教、传教。不过有意思的是,刘澜先生曾经批评过马云不是一个好老师。废话就不多说了。

领导者还应该有这样的信念——尽管对于领导者来说很难——成功是来自他们学生的成功,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换句话,成功是来自他们员工的成功,而不是他们自己的。马云也持有相似的看法,他说自己只是个在杭州出生、杭州长大、杭州创业、杭州发展的普通人。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只是运气好,在适当的时候和一群很了不起的人艰苦奋斗了 20 年走到了今天。他说,阿里巴巴的成功和他有关系,但没有太大的关系。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我们的业务其实是培训人、发展人。

我们提供优秀的人,服务于外部的人,让内部、外部的人都能提升和进步。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和使命。

其实,对于学习者也是一样,光学是没有用的,也要学会当老师:发掘同道、以教为学、赋能于人。我们也要心怀使命——培训人、发展人,以改变世界为己任,只有这样,才能越走越远。这个世界是属于梦想者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下去。

因此,我们也要像马老师一样,开始在成长的过程中刻意练习当老师。


003

对于中国能给世界提供什么价值,马老师说:中国一定会给世界带来价值,但中国也必须要理解我们必须要有国际的语言,世界能接受的语言体系跟世界交流,但西方也要明白东方讲究智慧,西方讲究知识,知识和智慧如果通,这是知识,这是智慧,心脑相通才是真正的高手,我是这么觉得。

好奇的读者也许要问,知识和智慧的区别何在呢?

知识强调的是对事物的探究,表现为概念、法则等形式,是一种纯数理化表达,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干货”;智慧强调的是一种悟,有时会超越了事物本身,有点类似于“心法”,但智慧依然以知识为载体。智慧是以一定的知识量为前提的,智慧最终还是要回到知识,而知识量的累积不一定会必然导致智慧。

马云的意思,到也不是说东方比西方高级,而是语言体系的不同,一个注重实证的逻辑化表达,一个注重高度精炼的玄妙表达。这跟东西方的生存结构、文字结构是有关系的,具体不展开。马云用心来指代智慧,用脑来代指知识,指出只有心脑相通,东西方合一,才是真正的高手。

这就是说,我们既要西方,也要东方,或者不准确的说,我们既要理性,也要感性,既要理工科思维,也要有文科思维,不可偏爱或者偏废一个。就像万维钢所讲的,如果一个“文科生”懂得科学方法,他就不再是被人嘲笑的文科生了。就像雾满拦江提到的读书四阶段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为文用、文为理用。查理芒格提到多元思维模型,一个问题不会刚刚好落到你所学的那个专业上,所以要多学一点其他学科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

这些说法,其实都指向同一个地方,就是要心脑合一、知行合一、知识与智慧合一,不可执其一端。


004

马老师提到知识和智慧,在当下的中文语境中,“知识”这个词其实被泛化了,很多人以为“知识”就是躺在书本上的文字,其实不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作出更好决策更好行动、带来更好结果的信息才是知识。或者用另一个词来代替“知识”,这个词就是“真知”——真知识。这个真知,就是阳明先生提到的“知行合一”的“知”,这四个字的意思之一就是——真知即真行

真知就是智慧。

中国有一个词叫做:转识成智。智就是智慧、般若,识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信息,而并非真知。

这个转,可以理解为从一般的信息转化为智慧的过程,也就是从信息转化为真知的过程,这个转需要一个条件,就是顿悟。

这个顿悟可能来自于自己反复的思维修炼,可能来自独特的体验,也可能来自于别人的指点,比如禅宗的棒喝。

今天的罗胖60秒讲了一件事,一般人一提到小农经济就会想到“自给自足”,但是何帆老师在跟罗胖的聊天中谈到,小农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男耕女织最多能解决温饱,其他的东西比如农具都需要到市场上购买,怎么可能自给自足呢?只有像西方的那种大庄园才有可能实现自给自足。罗胖这才意识到,“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这句口头禅是有问题的。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并不代表有什么。这是知识。最关键的是,罗胖有了一次省思,这次聊天触动了罗胖,让他回望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要小心留意自己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这就是对模式的识别。这种体验,就有点类似于顿悟的感觉——“哦,原来如此……竟然这样……”

当然,只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就是需要追求这种悟的感觉,不要把悟看得那么神秘。如果没有这种悟,一般的知无法到达真知的层次。


005

马老师说,江湖永远存在,江湖英雄辈出,另外一个重要的是不是江湖变了,是你的能力没有提升,江湖上面每个人的能力都在不断的提升,你没有提升你就会退出江湖,江湖最重要的是有各种各样的好事,有各种各样的对手,有各种的机缘巧合,所以我离开商业,但是我关注商业,永远会在这里面,我会在其他地方多折腾折腾,多造造,也是蛮有乐趣的。

对于我们来说,身在江湖,重要的还是能力,其他都是次要的。如果你不够强大,一切都是白搭。江湖还是那个江湖,重要的是你要有所变化,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和基本功。

这种内功和基本功,用几个字来形容,就是——激活元认知(关于认知的认知)、打造元能力(能力背后的能力)


006

马老师说他退休后有很多快乐的事情要想,可能会造酒,觉得酒是一种文化,但今天中国人的酒,不懂得品,人生要会品。

其实,不光是酒,很多方面都是这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连生活都谈不上,哪还有一个品字可言。不过,这倒也提醒我们,生活无处不品尝。或者用另一次叫做享受。如果你现在不能享受,以后你也照样无法享受。

享受其实只是一种心态,跟环境无关。成功的时候可以享受成功,失败的时候可以享受失败。如果现在很焦虑,其实还可以享受焦虑。如果现在一事无成,完全可以享受一事无成。尼采说了,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就能有改变现实的力量。

马老师说了,人生要会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