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2019-04-01  本文已影响557人  阅读思人生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喜欢逛知乎的小伙伴对采铜应该不陌生。这位知乎大神,擅长把艰深晦涩的学术理论,转化成有趣易懂的生活常识,并且富有理想主义情怀,累计贡献回答过千个,获得数十万赞同与感谢。

采铜身上有两大工具让人欣赏:严肃的思考、认真的生活。

作为一本提升类书,《精进》正是采铜运用这两大工具的方法提炼和心得总结。在书中,采铜解答了许多年轻人在自我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譬如: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五年后我们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面临的选择太多时应该怎么办?

“好时机”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如果你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并且感到茫然,或许你可以从《精进》这本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精进》为“学业不调的在校生和前程不通的职场新人”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只需要非常小的力量,你就可以成为真正厉害的人。

这本书小编没有打算拆解全本,因为整本书干货很足,我更希望大家有时间亲自把书买回来好好读一读。尤其是那些终日彷徨,既无法做出选择,又无法明确目标的年轻人。书中的7个精进路径,每一个都值得你研究。

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小编把采铜为本书写的序摘录出来,第三部分我将对“时间”精进的章节进行提炼分享。

序的部分非常朴实且有情怀,也有很多点戳中了偶,比如:

我们着实需要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的路径。

阅读、思考、写作和生活本身也应是浑然一体的,见解并非存在于僵固的教条里,而是鲜活地生长在流动的生命中。

我是一个思考者,我思考如何才能获得一种丰盈、独特、完整、自足的人生,思考如何才能摆脱内心的禁锢,以更勇敢、更开阔的方式去生活。

严肃的思考,认真的生活,去获得一种丰盈、独特、完整、自足的人生——这也是我想做到的。

02

用更勇敢的方式去生活

采铜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母亲就说,手表要故意调快几分钟,这样不容易迟到,并且做任何事情都容易抢在别人的前面,对此我一直深信不疑,就像其他很多我们从小被教育的事情一样。而就是这样一类信念,迫使我们在同一个方向上奔跑,然后越跑越累,越跑越迷茫,越跑越痛苦......

令我惊奇的是,这样一种“表要调快”的观念竟然如此顽固却又悄无声息的存在着,框住了我们的思维。更令我惊奇的是,一旦这个框被敲开一个小口,竟有如此出其不意的效果。

是的,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一种反过来“把表调慢”的可能性,毕竟,这看上去太异想天开了,并且显然一定以及肯定是“错”的。可就是这样看上去荒诞的事情,一旦付诸实施,或者只是像“母亲的挂钟”一样无意间实现了,可能你的人生就会出现另一种别致的模样。甚至,就像你发现了一把寻觅已久的钥匙,这把钥匙意味着可以用另外一种全新的视角、经验、智慧与审视我们既有的生活,而这种审视本身就意味着生活的改变。

小编也是恍然大悟。生活就像一面多棱镜,它有不止一个镜面,相应地,也有不止一种可供观察和理解的视角。它应该不只有一种标准、一种模式、一种状态,它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并且有着具有不同纵深的内涵。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看待现在和未来,看待情感和理性的时候,存在着远比我们已知的更多的可能性。

是的,我们总是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并在无助的结果中自责。我们着实需要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的路径。可问题是,大多数时候,当我们对眼前的一切习以为常时,我们连这种“需要”都没有意识到。于是,我决定写这本书。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说它特别是因为,它是某种复杂的混合物,里面有我的经历以及对经历的思考,有心理学,也有不同学科、不同实践领域的经验和知识。但我希望这种混合并不突兀,在我看来,经历和学习,经验和知识,实践和理论,这些都并非是截然两分的,而是应该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的。更进一步,阅读、思考、写作和生活本身也应是浑然一体的,见解并非存在于僵固的教条里,而是鲜活地生长在流动的生命中。

在这本书中,我打开了我们人生的七个侧面,它们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

时间是我们的坐标,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这个坐标,所以,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成长和改变的前提;

选择往往发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它令我们迷茫、无助和焦虑,而学会选择也就是学会认清自己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行动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归依,而令人不解的是,现代人行动的步伐越来越沉重,无力感不断蔓延,所以我们更需要行动的勇气和智慧;

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志,对很多人来说更是融贯一生的修行,学习的规律和技巧正是很多人需要补上的一课;

思考发生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但是对思考本身的思考却显得稀少和珍贵,当我们欲要解决工作和学业中的各种难题时,你便会发现它的价值;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一个人的才能是立身之本,但如何获得不凡的才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解开这个谜团需要打破一些流播甚广的迷障;

成功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字眼,无数人为了所谓的成功变成了他们原本讨厌的人,而我更相信,只有坚持做一个你所喜欢的自己,你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对刚打开本书,准备寻找更好的生活、成长和改变的方法的你来说,应该已经发现,这七个侧面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交错、交织,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我们的生活不应是割裂的,它有不同的侧面,有不同的解读,有不同的路径,以及不同的期待。即便在对每一个主题的讨论中,我也尽量呈现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视角,也就是说,在多棱镜之中还嵌套着多棱镜,在不同的折射光路之上还折射出不同的光路,我想,这便是我们五光十色的人生吧。

我是一个思考者,我思考如何才能获得一种丰盈、独特、完整、自足的人生,思考如何才能摆脱内心的禁锢,以更勇敢、更开阔的方式去生活。我推崇当代思想家苏珊·桑塔格的生活方式,她说她会思考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并且,我也明白在这个过程中,实践、表达和思考一样,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而写一本书,就是能同时承载三者的理想行动。

我希望在这本书里,展现了一些你原先未曾想到、未曾看到又殊为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开始一点点撬动你头脑中某些坚固或者凝结已久的结构,使它们开始松动,并发生新的可能。

03

时间之尺

这部分是小编整理的《精进》一书“时间之尺”章节的部分

1.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1).向小孩学习“郑重”的态度

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2).不同场合,不同的时间视角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了“时间视角”概念,并据此划分出五种人:

积极过去视角:以积极的心态往回看,怀旧,珍视,感恩,但容易忽略当下的快乐。

消极过去视角:以消极的心态往回看,回忆负面、沉浸伤害,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享乐主义视角:以享乐的心态看待当下,及时行乐,幸福感高,但容易放纵成瘾。

宿命论视角:以宿命的观点看待当下,一切命中注定,顺从和忍受。

未来视角:往前看,为未来谋划,愿意舍弃当下快乐,但幸福感不强。

五种时间视角各有优缺,应当尽量“随需而变”,根据不同场景使用不同视角。如工作场景,可采用“未来视角”;生活场景,可采用“享乐主义视角”;团聚场景,可采用“积极过去视角”。

(3).由当下向过去与未来延伸

生活在当下

严肃地对待时间

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

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

从现在出发联接过去

并不完全沉浸过去

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

视未来存在于当下

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2.如何解决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的冲突?

对五年后自己的提问

(1).对人生来说,“5年”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想走出不一样的人生,做一些不一般的事,那么以五年为期,你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并为此做出持久而坚实的努力,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的人生增量,完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锻造。

如果把5年作为做成一件事的时间跨度,意味着你需要忍受头几年的挫败、煎熬和孤独,乃至别人的误解、嘲笑和攻击。

(2).两种未来视角下的思维差异

远期未来:

人们倾向于用更概况、抽象的方式去思考,比如刚进入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可能会定下“成为心理学家”的远期目标,却不知道如何努力才能成为“心理学家”。远期目标往往缺乏细节,更多只考虑价值和意义。

近期未来:

人们更容易到具体的情境中去考虑,想得更多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去做”。比如心理学专业学生在修习课程时,会做好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等环节。

这两种视角各有利弊,因而“5年设想”是个很有用的技巧。它让我们用情景化、具象化的方式构想远期未来,把时间拉近到眼前,有利于从实施的角度去具体设计实现未来的方式。

(3).如何解决两种未来的冲突?

以拖延症举例。“远期未来”有一个抽象且具有意义的重大目标“完成博士论文,拿到博士学位”。而“近期未来”则遇上了实际的阻碍和便利的替代性活动,如阻碍是“实验结果不理想”,便利性的替代活动包括“看电影和打游戏”,借此逃避阻碍。由此,就产生了“拖延症”。

如何解决?

从远期未来的角度,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多关注“怎样去做”;

从近期未来的角度,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3.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1).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从两个角度评估:

收益值: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心智、情感、身体、物质)

半衰期: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越长,衰退得越慢。

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衡量: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牛人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的流行服饰、玩一下午手机。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读懂哲学著作、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场网络掐架、漫无目的的刷微博......

(2).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就好比一次次把沙子抓起来,但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经从指缝滑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

做长半衰期的事情,效益无论高低,可以累积和叠加,只要半衰期足够长,再微小的效益也可以传递,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小块基石。

长半衰期事件指南:

积累可信的知识

训练实践技能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提升审美品位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保持和促进健康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探索、提出创造性的构思或发明

获得高峰体验

......

(3).多读经典

经典作品具有超长半衰期,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所以世间千殊百异的人、事、物,最后都有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

(4).辨别生活中的信息噪音

互联网逐渐主宰人们的生活,碎片化、无价值的信息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噪音”,干扰了我们对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的判断。

辨别信息噪音,有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调整评估信息价值的时间尺度。

从原本追求“即时兴奋”的信息模式切换到追求“长久受益”的信息模式,用中、长的时间尺度去评估信息价值,过滤信息噪音。

4.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快与慢的自由切换

现代社会就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人们被推着往前跑,疲于奔命,人的欲望同时也在急剧膨胀,无形之中人的一生就这么过去了。

(1)时间管理让我们越来越“快”

“时间管理”让我们更精细、严苛地分割生命时间。

我们本来因为快而痛苦,时间管理却教我们如何更快的赶上外部环境的快。但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流动的,一切都处于不确定性之中,“时间管理”虽然对提升工作效率和业绩有所帮助,但我们的主观感受却常与此并不一致。

(2).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我们应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即“有快有慢”。

平衡时间观:在工作场合和生活场合采用不同的时间视角。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读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3).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

时间的快和慢,也对应着时间的“深”和“浅”。

时间的深:

进入心流状态:指人全情投入于一件事中的状态。在心流发生时,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人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

时间的浅:

在看电视的同时,我们可以同时嗑瓜子、玩手机、跟人聊天。

在时间的深与浅之间,需要保持某种平衡。我们可以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慢慢生长,可能会获得始料未及的成就。

事业和生活的秘诀,无外乎就是处理好时间的快与慢、深与浅的关系,郑重对待时间,将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结合到一起,赋予时间意义和喜悦。

04

精彩提炼

用平衡观点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用郑重的态度过好当下的生活,并联接起过去和未来。

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生活。

使用“时间之尺”,审视事件的长期价值,尽可能删减非必要事件。

让“远期未来”更加具体,为“近期未来”增加挑战。

把握好做事的节奏,区分“求快”的事件和“求慢”的时间。

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05

以上就是第一个精进路径“时间”的框架提炼,后面还有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这些方面的精进路径解读,建议大家看看这本书。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看完,消化完,好好实践才能真正影响我们的人生,您认同吗?

好啦~这么好的书,相信大家都期待思涵读书荟也快快举行《精进》这本书的主题分享,相信一定会有的,共同期待吧~

【特别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