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终获金棕榈,是枝裕和的魅力都在这部电影中了
就在前天,第71届戛纳电影节公布最终获奖名单,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终于凭借新作《小偷家族》摘下他人生中第一座金棕榈大奖。
这已经是是枝裕和第七次入围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了,看着他终于抱着金棕榈满载而归,影迷都激动得不行,他却只是说:戛纳电影节是传达勇气和希望的地方,今天我接受这份勇气和希望,继续走下去。
一如我们最早认识的那个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和是枝裕和以往的电影风格差不多,温暖而现实。
但又有一些不一样,因为这部电影更深刻地探讨了“正义”的问题:用偷盗来维持生计算不算犯罪?
剧情简介:
在从商店盗窃归来后,Osamu和他儿子在路上遇到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女孩。Osamu的妻子最初并不打算收留她,但在得知小女孩被双亲虐待后,决定照顾她的起居。尽管他们生活贫穷,只能靠偷盗来补充微薄的薪金,所有家庭成员却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个意外的事件暴露了他们最为可怕的秘密。
看过是枝裕和电影的影迷都能感受到这位导演细腻的表现手法,总能用最简单的台词反应出最真实的人物环境。看是枝裕和的电影,似乎像有一阵轻风吹拂脸庞,诉说温情与美好,然后在最不经意的一瞬间戳中你的泪点。
其实在这部电影之前,是枝裕和曾经做过另类的尝试。
《第三度嫌疑人》是是枝裕和首次挑战自编自导悬疑推理题材,然而在这种题材中,是枝还是延续了家庭伦理题材的细水长流风格,甚至最后出奇地隐藏了真相,让看惯了悬疑推理想要寻找最后真相的观众一头雾水。
这和一般的悬疑推理题材电影都不同,也和是枝裕和一贯的风格大相径庭。
也因此,《第三度嫌疑人》进入中国院线后,口碑票房都相对一般。
不仅如此,2017年《第三度嫌疑人》更是遭到戛纳拒收,只能去威尼斯收获差评。
是枝裕和江郎才尽了吗?还是他的风格已经被看厌了?
这一次《小偷家族》给了我们新的答案。
《好莱坞报道者》评价这部电影:“谁还能比是枝裕和更擅长捕捉矛盾冲突的微妙之处呢?这位导演不嚣叫,只低语。”
《小偷家族》里的这个六口之家,爸爸妈妈一边做苦力一边偷窃,姐姐在风俗店上班,弟弟偶尔帮忙小偷小摸,全家唯一的固定收入只有奶奶的养老金。
这是被社会抛弃的一家人,是在社会边缘苟延残喘地生存着的一家人。
表面上的看似温馨,到最后被一一扒开,只露出最后血淋淋的现实。
是社会错了,还是他们错了?
这样用温馨包裹残酷的剧情让人想起了是枝裕和2004年的前作《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是是枝裕和最负盛名的作品,入围了2004年戛纳主竞赛,饰演主角的柳乐优弥一举获得最佳男主角,成为戛纳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影帝。
这两部作品的最大相似之处,就是它们都改编自真实事件。
《无人知晓》改编自日本社会1988年的“西巢鸭弃婴案”:一位母亲接连与不同男人同居,生下五个孩子无心照料,放任他们病死在衣柜,或饿死在山间。
而《小偷家族》来自于是枝裕和在报纸上读到的新闻:一户日本家庭家人间为了互相保护,会去干敲诈、勒索甚至谋杀的勾当。
当影片剧情有了现实这一味调味剂,更耐人寻味。
《无人知晓》里的四个孩子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永远有家人之间的羁绊,永远有明朗的阳光,但是一直没有明确的是非。
他始终在探讨爱与罪之间的关系,始终在用电影寻找现实问题的答案。
据说《小偷家族》有望内地上映,不如等上映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里面的现实有多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