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
今天突然想写一下我的工作。对于我目前的工作,和一些人聊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觉得我们的工作真好,真轻松呀。不用上班打卡,工作时间自由,还可以接送娃,简直不要太好。
但是,只有身临其中,才知道没有什么是可以轻轻松松完成的。今天上午在开工作例会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自我发现:我是一个多面手。现在在做的情绪教育的工作,我发现我身兼各种职责和角色:
市场开拓者
家长朋友的倾听者,建议者,引领者,规划者
专业型的学习顾问
客户服务售后人员
杭州团队的带领人
各种活动和课程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和总部对接的负责人
讲师,讲课者,活动带领人
合作项目洽谈者
……
妈呀,这样一罗列,突然发现自己咋这牛逼。平时我对自己的自我认同感是严重拉低的。以后当有那个内在指责的声音出来的时候,我可以来看一看这条朋友圈。
其实,我们选择做什么工作,都是我们内在的一个召唤。为什么我一直在家庭亲子教育,自我成长,情绪教育这条路上一直驻守着,深耕着,是因为我内在有那个:我是谁,我的天赋是什么,什么才是真实的我自己,我还有什么未被挖掘的潜能还未被激发出来……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诉求。
我在做的这份事业,是个非常好的载体,让我可以去探索,同时,在做这份职业的路上所遇到的人和事,能够帮助我去照见我自己,更好的认识我自己。
在这个看似更关注“我”的过程中,我也成就了他人,实现了部分阿德勒所说的社会情怀,还在这条路上。
听了李松蔚老师的这节课,里面有听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的那位埃里克森,他的名字竟然有个神奇的故事。
他原本不叫埃里克森,最早叫埃里克·洪伯格。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一直有种感觉,总觉得自己不属于现在这个家庭,他会无端地猜想自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长大之后,他真的发现洪伯格医生是他的继父,他的生父叫埃里克森。所以他把姓氏重新改回了埃里克森,觉得这才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这个故事对我太有冲击感了。我觉得它再次印证了系统排列这个学问。家族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序位。当真正归位,被看见的时候,他才找回了“真正”的自己。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埃里克森一辈子都在研究自我认同的内在驱动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