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童因吃饭慢被亲妈打死:控制情绪,是一生的修行!
01
8月3日,山东的一母亲,因为嫌弃孩子吃饭慢,就用铁棍殴打了女儿将近1小时。
期间,父亲想阻止,却被关在门外,不能进去。
▲女孩与她的妹妹
女孩被打后,父亲曾多次要求送孩子去医院治疗,均遭到母亲的拒绝,还因为要送女儿去医院,父亲被打了耳光。
非常不幸的是,当天下午5点多,女孩一直说肚子疼,父亲将女儿送往医院,却抢救无效身亡。
根据其他知情人士透露,女孩父母早在她2个月的时候,就因家庭琐碎而离婚,随后女孩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
2017年,父母复婚,她才有和父母生活的机会。
孩子爸爸说会复婚是考虑到她是孩子的亲妈,孩子大了,需要妈妈的陪伴。却没想到复婚后,孩子妈妈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殴打孩子,自己每次拉架时,也会被打。
8月6日中午,孩子已经下葬。这个即将上一年级的小女孩,生命永远停止在了这个暑假。
目前,嫌疑人董某被刑事拘留。
02
同样让人悲痛的还有海南万宁的另外一个女孩。
难得回几次家的父亲好不容易回家答应陪女儿一起写作业,写着写着,就不停地责骂起女儿。
从开始的责骂到后来拿起皮带、衣架、棍子在女儿身上挥舞,女孩身上被打出一片又一片的淤青。打到最后女儿在浴室跟爸爸说:爸爸,我可能起不来了….
爸爸还以为自己的女儿在说谎,又准备进行新一轮的殴打。
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女孩同样抢救无效死亡。
女孩的主治医生说,自己从未见过如此令人发指的场面,他悲痛万分地在医生群里感慨:这样的父亲连禽兽都不如。
父母因为情绪失控而伤害孩子的新闻真的屡见不鲜。
“因寒假作业没完成,8岁的孩子被父亲拿刀砍伤左腿”,这样的事情你敢信吗?
孩子因为寒假作业没完成,当天没能领到新书。回家之后爸爸听说这事之后,上来就踢了孩子的胸部,奶奶见状忙上来护着,爸爸气得去厨房拿了菜刀,失控之下砍伤了孩子的脚。
孩子腿上的伤口有多严重呢?
据医生所说:小孩腿部的伤口大概有10多公分左右,已经是伤到了骨头,外部的血管和神经全部都断掉了。
这么严重的伤势,只是因为孩子作业没完成,父亲就失控动了刀。
事情在网上曝光后,网友也是纷纷对这位父亲表示谴责:
“教孩子不是这样教的,该反省了!”
“血管神经都断了,这是多大仇?”
“下手也太狠了,是亲爹吗?”
……
03
前段时间,有一个网友在网上发表的言论,引来了不少的关注。
他说:“如果伤害自己能换取他们的和平,我真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原来,他的母亲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因一些小事大发雷霆。
有时候因为父亲晚回来几分钟,母亲都会吵个没完,他和弟弟经常在父母吵架时,躲在厕所,瑟瑟发抖。
有一次,他实在忍无可忍,拿起水果刀想要自杀,可即便这样,也没能解决妈妈发脾气、父母吵架的问题。
父母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带给这个家庭无休止的“战争”,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早已伤痕累累。
坏情绪就像一张结茧的蚕,将每个家庭成员都束缚在里面,无法挣脱。
家长的情绪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情绪,更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情绪稳定的家庭中,孩子的童年是五彩斑斓的;情绪不稳定的家庭中,孩子的童年只有黑白灰。
任何一个父母,用情绪去教育孩子,其结果无非两种,第一种两败俱伤,这是普遍现象;第二种夺命。情绪化到失控,真的是一种可怕的、黑暗的、破坏性的力量。
相比于爱与温暖,情绪化是另一种极端,等同于虐待。
04
其实,情绪无法正常表达,就会具备一定的攻击性。
有的人的攻击是内向,变得疲惫、厌倦、死气沉沉,还可能会有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层面的问题;
而有的人的攻击是外向,暴力宣泄,怀疑生活的一切失去意义。
回过头想想,在情绪来临之时,不把控制好度,任由情绪转变为情绪化,那么我们也将是虐待孩子的父母之一。
我们是成年人,有家庭角色,在父母的这个角色里,就是要承担更多、更沉重的责任。
要避免情绪演变为情绪化,避免坏脾气,就要在情绪来了的时候,避免用这些错误的处理方式——
第一种是:不接纳自己,回避、拒绝。
知道自己心里有点难受,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没事。”把情绪的流动看成山洪猛兽,不去正面面对。
第二种是:把坏情绪等同于懦弱,对其压抑、忍让。
知道自己心里有情绪了,但刻意忍着,生闷气,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选择这样。
第三种是:盲目发泄。
知道自己有情绪,对着孩子一顿乱吼。为什么会选择对孩子发泄,因为父母知道,只有孩子面对这样的自己,始终不会选择离开,甚至吼完孩子以后,孩子还会讨巧。
其实这都是不正常的。
05
遇到孩子犯错,有时家长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再加上孩子自己也容易使小脾气,本来很小的一件事,在情绪的催化下,事情就可能变得很严重了。
原来人在冲动的时候一般都是自己的边缘脑在主导外在行为,边缘脑又叫做动物脑。而原本的高级脑早就被气愤吞噬,易怒的父母加上倔强咆哮的孩子,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那家长要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问自己:这件事真的这么严重吗?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本能地表达他们的基本生理需要,而我们过度分析的结果把我们推向气愤。
在情绪激动时,我们很容易把事情的严重性扩大化,动不动就把孩子的埋怨上纲上线到道德的层面。我们看到的其实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不正确的翻译和假想。
这种思维方式只会让我们火上加油。
比如前几天一位家长告诉了我一件她儿子让她担忧的事:一天开车带儿子出去,路上遇到了一个人违章驾车。儿子说了句类似“这种人就应该被车撞死”之类的话。这位家长觉得儿子“不善良,他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
我是这样回复她:“关于你儿子说的,你有没有仔细问他的意思?我想他的意思会不会是“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只能自食其果了”?如果是的话,这句话话本身并没错啊。
有时孩子说一句话,家长没有去倾听、去了解孩子到底怎么想的,就凭借自己的理解和猜测,主观地去判定孩子的想法,比如你用了“孩子不善良”的思想先入为主去猜测孩子。我想你应该了解自己的儿子,他真的是那种不珍惜他人生命的孩子吗?”
当我们的思想立刻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时,我们的反应并非来自孩子,而是来自我们自己对孩子行为的解释。
我们的头脑总是把问题复杂化。客观地观察孩子,不要武断地给他贴上标签,也不要过度分析,这样你就可以做出积极而平和的反应。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情商最高的行为,就是对最熟悉、最亲切的人,依然能保持尊重和耐心。
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脾气的炮火轰炸到最亲爱的人,也是人生的一种修为。
-END-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欢迎关注“海豚世界”,id:dolphinsworld。这里百万妈妈的共同成长社群,提供众多妈妈自我提升干货(情感婚姻、育儿等),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并聚集众多优秀美妈一起交流学习,最有趣有料的线上和线下活动,等你来!
一一老师,三亲教育体系创建者、创新心灵教育实践者,国家高级家庭教育导师、心理咨询导师,帮助众多妈妈度过生完孩子那艰苦的几年,陪伴共同成长,我们的宏愿:让每个家庭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