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说给孩子听(九)——本立道生
2018-12-28 本文已影响7人
小伢儿国学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小朋友们首先要学的,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然后要多走多看多听,增长见识,再学习算数、识字。
注:这里明确点出了古人教育内容的次序,首先是人伦道德的学习,然后再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这和《论语》上说的是一脉相承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孔子说,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在外面,对朋友、对一般人都能够友爱,做人谨慎,讲信用,有博大的胸襟,能够爱人,亲近有道德学问的人,这些做到以后,还有多余的精力,则可以去学习一些知识。《弟子规》的内容就是根据孔子说的这句话具体铺展开来。其总叙部分:“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差不多更是孔子的原话。
为什么重孝悌呢?因为古人认为一个孝敬长辈、友爱兄弟的人,是不会坏到哪里去的。《论语·学而》中有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基础打好了,再往上添砖加瓦,就是一幢漂亮的大楼了,否则基础没打好,砖瓦再漂亮,大楼也不稳固。这样的例子,听得太多了。
另外,古人对博游广识很看重。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不是一句空话。古人在学习阶段之后,有一段时间专门是用来游历的,跑遍名山大川,寻师访友,深入社会,了解民生,甚至培植人脉,为入官场做准备。所以,古人并不是死读书的。那些入朝为官的儒生,除了四书五经,经济也懂,农时也懂,地理也懂,甚至官场也懂,靠的是啥,靠的就是这几年的游历积累的知识。这相当于是课堂之外的另一种课程。
《红楼梦》中贾雨村丢官后,将家眷都安排回了原籍,自己则开始了游历。这个游历是他再次入官场的准备,可以看出,他交游广阔,所到之处,皆有旧识,然后靠得朋友介绍入了林府做起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后因林如海的推荐,东山再起。从中,游历的意义,可窥一隅。
现在的情形是,小朋友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粑粑麻麻去旅游了,有的小朋友甚至在6岁前就已经跑了十几个国家。旅游,已经不仅是为了开阔小朋友的眼界,甚至成为了一种攀比,粑粑麻麻感觉到压力没?当然,真正的旅游到底是什么,是走马观花,还是深入体验,这个又是另一个话头了。这里不再赘述。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从一数到十,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注:这里开始教小朋友学习数数,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我们国家采用的是十进位算法。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千到万,以此类推,无穷无尽。这是最基础的算数,这个学好了,才能学更深奥的。
这短短的四句,朗朗上口,却又体现出由少成多、由小见大的深刻含义,意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