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让你断主线的几率大大降低
一般而言,手竿野钓,主要用于钓鲫鱼等小型鱼类,兼钓3千克以下的大鱼。比赛用竿一般不轻易断,因为它是有针对性的用竿,钓对象鱼用鲫竿,钓混养用鲤竿、战斗竿或几H的极硬竿,鱼再大,不过是主线切了。但是野外水域垂钓会碰上多大的鱼,并没有预见性,因此中大鱼后断线跑鱼是常事,是休闲钓不可避免的一大憾事。
然而,有时候钓上几千克重的大物后,线不是断在比主线小近一倍的子线上,不是断在8字环处,也不是断在竿尖软鞭梢与主线的连接处,而是断在固定浮漂座的上下4粒太空豆之间,不仅断线跑鱼,甚至连浮漂也搭上了,让人苦恼。
在正常情况下,中大鱼后大多数断线跑鱼是在小于主线0.7倍左右的子线处(如主线1.5号,子线0.8~1号)。
道理很简单:不同线径所能承受的拉力值不同,线径越粗,拉力值越大,越结实;反之,线径越细,拉力值越小,越容易断。
由此推理,首先断的应该是子线,如果断的是主线,并非子线,只有两种可能:
1.主线使用时间过长,严重老化;2.线体受损变形,拉力值减小。
退一步说,即使是主线断,也应该是断在8字环或软鞭梢处。因为,这两处打了结。而打结处的抗拉强度变小了。但事实是,切线是在紧锁漂座的太空豆处,其他处却安然无恙,怎么解释?这是因为,8字环和软鞭梢打的结均在竿尖和子线两个反作用力的起始点,当两个反作用力做工(形成拔河式的对拉)时,力是往下传的,加之紧邻8字环的泄力环的启动和竿尖的弯曲,会对两末端打结处形成一定的缓冲(泄力),所以不会对主线构成太大的威胁。
笔者曾在一段30厘米长的2号鱼线的两个末端处各打一个结,再在线的中间打一个结,然后卯足劲猛忳,线从中间打结处折了,两个末端的结无伤大体,连续做三次实验,结果都一样。而紧锁漂座的4粒太空豆(越小的太空豆勒线越紧)就像打了一个大死结,形成对作用力传递的阻截。当两个反作用力做功时,两个作用力传至4粒太空豆处,力的传导受阻隔,于是两个反作用力的拉力点便集中在太空豆处,随着两个作用力的不断做功,夹在太空豆中间的线拉伸变形加重,其抗拉强度陡降至不及8字环、软鞭梢和子线,线就从固定漂座的地方断了。
造成主线被切,跑鱼又折漂的成因大致有三种:
1.野钓水域水底的岩石、残留的树桩(枝)、垃圾等导致的挂底,无奈之下缩竿强拉后,子线断了。渔翁秘药(微博:渔翁秘药)认为当失而复得的主线重新换上同样长短的子线后抛钩,发现钓目涨了1~2目,这便是主线受到强力的拉拽后形成的延伸性所至(线的品质越差,其延伸性越大),下次再挂底,丢的仍会是子线。如果重复挂底多次,主线形成严重的拉伸变形,线径变瘪变细,其拉力值大打折扣,那么断的必然是主线了。
2.主线多次(且每次较长时间)遭到钓场水体漂浮的严重油污腐蚀,使线的老化时间大大提前,抗拉强度变小。
3.钓中大物后,造成断线、跑鱼又折漂的多发事件,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野钓是在不同水深的水域垂钓,每次都要下拉或上捋固定漂座的太空豆,有时下拉或上推太空豆达1~2米之多。而有的人在选择太空豆时,忽略了号数的大小,粗线配钓小鱼的小号甚至是小小号太空豆,致使太空豆勒线过紧,移动困难,还自称是为了减少线组运动时的水阻。殊不知,太空豆勒线越紧,与线的摩擦系数越大,在调整水线时,移动太空豆(尤其是移动1~2米)时,贪图速度快,一次将两粒太空豆快速朝一个方向强拉,两次就搞定。本来太空豆勒线就紧,加上移动的速度越快,太空豆与线的摩擦力更大,直观的感觉就是钓线烫手,太空豆发热,也就是俗称的干烧,导致线体烧伤。如此反复多次,这一段钓线的烧伤度加重,线径变瘪变细,抗拉强度降至不及子线,中大物后,子线安然无恙,主线却被切了。针对这一非正常的断主线而不切子线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
1.主线与子线的线号不能靠得太近,如2号主线,只能配1.5号以下的子线,免遭反复挂底后,由于主线拉伤的记忆增加,形成断主线而不切子线。
2.不在水体表层有油污漂浮的地方下竿,从而延长线的使用寿命。
3.太空豆与主线的搭配要合理,钓大鱼用大号太空豆,钓大鲫鱼(及1千克以下的大体型鱼)用中号太空豆,钓小鱼用小号或小小号太空豆。另外,钓者应该将钓线当消耗品对待,一副线的使用时间不能太长,要未雨绸缪,当换则换,不要因吝啬而酿成锥心之痛。
4.新到一个钓位时,调整水线的深浅应当先将钓线置于水中打湿,待线产生一定的润滑作用,再进行调整。每次上推或下拉太空豆移位时,动作要缓,速度要慢,且一次移位最好不超过50厘米,然后再将线打湿,接着进行下一次的移位。只要你照方子“抓药”,断主线、跑鱼又折漂的憾事便会远离而去。
当然,如果钓友们对文章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或者对文章对钓鱼有什么想法跟建议,都是可以加微信公众平台:渔翁秘药(ywmy188),相互交流,笔者必会一一解答大家的问题,并且小编这里还有很多自制绝密钓鱼饵料窝料配方,想学习交流的钓友们,我都可以无私的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