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每天写1000字读书

学习《学会提问》

2017-10-07  本文已影响47人  等风的猴子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身处知识的洪流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幸运,也造就了我们的焦虑。这样的一个时代,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这知识爆发的洪流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消除焦虑。而以问题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上学时课本里有个斯坦门茨用粉笔画一条线要价一万美元的故事,其理由是: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可见发现问题很重要,发现一个正确的问题更重要。我在读一本《学会提问》的书,把阅读所获跟大家分享。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去做,明确目标,而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

1.我需要什么

兄弟啊,老哥今天掏心窝子跟你说,“那个事是这么回事,balabala……”。听了之后我是信呢,还是不信,又或信多少呢?

又比如,有人跟我说,“兄弟,支个卖煎饼摊,月收入上万,咱们去搞一搞”,打算去吗?

再比如,在与领导沟通交流的时候,我大多数情况,除了点头,说“嗯,好的”,少有其他言辞。

生活中,不想随波逐流,想逆流而上,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能独立分析做出判断。在这个海量的信息时代,有价值的信息是需要被挖掘的,可能运气好能有几次恰巧撞上了,可总不能寄希望与运气。挖掘有价值的信息需要拥有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在知识的海洋中穿针引线,寻找并组装成为有价值的信息。

2.《学会提问》能带来什么

1.激发批判性思维
挖掘有价值得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辨别,进行批判性思维。本书对批判性思维,丛主观意识上、能力上、对价值信息的敏感度上三个层面进行激发,即:

  1. 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2. 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3. 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其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十个层面上,依次展开论述,这也是我将与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这十个层面为:

  1.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2. 理由是什么
  3.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4. 什么事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5.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6. 论据的效力如何
  7. 有没有替代原因
  8.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9.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10.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2.区分两种思维模式

海绵式思维:这是一种被动思维方式,吸收越多外部世界的信息,越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获取的知识能为展开复杂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淘金式思维:这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带着问题去读书,主动选择相信什么忽略什么,做出自己的决定和取舍,并有随时与作者辩驳之意。

个人认为,两种思维模式无优劣之分,重点在于在什么时候选择用那种思维模式。比如,娱乐性的知识用海棉式思维阅读就好,轻松舒坦,还节省时间;理论性的知识需要用淘金式的思维,需要反复的琢磨推敲和取舍,才能掌握其要点。

3.在批判性思维之前先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关我什么事?一寸光阴一寸金,在决定花时间去评估一个问题之前,最好先问一自己这个问题。时间和精力有限,最好用在自己注重的事情上。

4.权衡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理智,需要在思考时有明确的目标,而开启思考就要让思想更有深度更加准确。

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对待一些观点难免有情感上的依恋。在面对新的证据和理由胜过一直依赖的所有理由和证据时,你该怎么选?是时弃暗投明,倾力拥抱修正后的世界,还是一如既往的坚定观点?

接受或拒绝是一个立场,而感情上的依恋不应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5.批判性思维的劲敌一厢情愿

下面的场景不少见:

A:你怎么确定这事就是他干的
B:我就是知道
A:你…就是…知道?

可能B真的知道,然而,这是一种多么苍白无力的解答。

既然与目标想符合,接下来,就是快狠准地吸取书中的精华

3.写,让我想的更深

知道不等于能做到,读书还需践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个人觉得,把知道的东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种践行。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不断的去想如何组织语言表达出书中有用的知识,因此不断加深书中一些观念的认知深度。

在分享的过程,王硕同学给了我很多建议,让我再一次修正完善想要表达的内容。

因此希望通过写的方式,与大家分享,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内容,一同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