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到底应该怎么喝?
作为这么多年喝过各种口味鸡汤的人,想谈一谈喝汤的感受。
大二那年,第一次接触卡内基,而他最为出名的自然是《人性的弱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阅读《人性的弱点》的导读的时候自己是多么激情澎湃,顶礼膜拜。以至于他让我认为我简直可以做任何事,甚至做美国总统也不在话下。我当时将此书奉为宝典。这本书,我读了三遍。后来,每天都看一小节。比如在书中有一段他说,“发生过的事情,就像打碎的牛奶,再也不会回来了,即使我们总想着让它回来。”我就会把类似于这样的一段作为今天一天的练习目标。
后来接触了马克.麦科马克的《通向成功的习惯》,这本书在我当时看来,简直是天赐之物。以至于在三个月借期到了之后,又第一时间续借,还暗自庆幸没被别人借走。这本书讲的是时间管理,号称全球销量1亿本。他告诉你每一分钟你应该做什么,即使上厕所都应该提前规划,不到时间不能上厕所。更不可能过了上厕所时间再上厕所。那时候的笔记本,每一天的行程计划都记得满满当当,以至于,我无一例外的没有一次完成。这本《通向成功的习惯》,读了不下五遍,陪了我一年之久,也赔了我一年之久。
类似的书还有《思考致富》、《人生总有路》、《哈佛凌晨四点半》、《人性的优点》、《羊皮卷》、《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等等等。上述的书,都在不同阶段被我奉为圣经。
时间久了,便会了然它们的本质。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结合一个例子告诉你前方的风景多么多么美。但是他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从没有告诉你如何到达前方。
例如卡耐基那个牛奶的例子。乍一看,没什么问题。其实问题很多。比如,1.打碎的牛奶完全可以再捡起来,至少可以挽救一部分。2.人是有感情的,这一点是和其他事物的主要区别,人不可能像打碎的牛奶一样。如果世界上每对情侣的分开都打碎牛奶一样若无其事,那他们大可没有在一起的理由了。感情是人和动物存在的本质。卡耐基的书,是典型的不给勺子让喝汤的类型。而他举的例子,大部分都是杜撰出来的。现在也明白为什么所有好书清单都没有卡耐基这个长久的疑惑了。
而麦科马克的《通向成功的习惯》,希尔的《思考致富》等此类书籍,大部分都是不暇思索的杜撰以及不切实际的灌溉。而他们本身就和我们一样。这类书籍给你勺子,但是汤是滚热的,只能看着罢。
鸡汤文用这样一个个故事和所谓的法则来让人产生共鸣,比如处在职场、感情中的困境。然后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抚人的情绪,化困难为正能量,让人产生一种飘飘忽忽的力量感,以为自己可以复制、胜任任何事情。所以现在的写作者也是抓住了人们的这方面的心理。如《你的孤独 虽败犹荣》、《不要让未来的你 讨厌现在的自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我这辈子有过你》、《不畏将来 不念过去》、《因为痛 所以叫青春》云云。
史蒂芬·布莱尔思说,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找到了励志心理学这样一种删繁就简的方法,它轻描淡写地把意见、意识和可靠的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给读者一种强大的自我安慰。也就是说,心灵鸡汤迎合了人们偷懒的心理,认为做到了几点就如何如何了,等到实操时才发现,你或许连一点都做不到。
其实,认真思索一下,我看这些鸡汤文的时候,我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当时我从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只是一味地去看。希望自己能花最少的时间、走最近的路来完成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获得无限的回报。这和想通过买彩票中发大财没有任何区别。当我们从未想过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鸡汤总会适时出现。
当真的清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其实鸡汤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鸡汤绝大部分的意义都赋予了那些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的人。
鸡汤对于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的意义是甚于对自己前途迷茫的人的。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我看的是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梭罗的《瓦尔登湖》,这些书从来没直接给我回答,只是暖了心灵,增加了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而它们逐渐串联起来,成了唯一的答案。
迷茫,是一个作抉择的时候。
走出鸡汤,是通过实际经历和阅读其他非鸡汤类书籍来实现的。并不是读了数十本鸡汤,便自然会从中走出来,明白一些道理。相反,它会让你陷入恶性循环而无限挣扎。
鸡汤唯一的好处,他可以在我们朝自己努力的方向前进而感到疲惫时,鼓励我们,激励我们。而这是鸡汤存在的正确和唯一的价值。
故喝此汤者,虽精神大振,抖擞百倍。然废止于方向所引,无的放矢。未几,便抛于七窍之外。遂,常逢汤而引者,乃费昼夜之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