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第三章 生活的节奏

2020-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漩涡诶

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掌握好节奏。人在忙碌的时候,很容易忘掉忙碌的目的,最后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从忙乱中退一步,思考一下目的,能省掉多余的需求和行动,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然我们更快地接近目标。在诸多目标中,终极目标当属生活本身。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好事情,是因为我们太匆忙,太着急,以至于犯下了太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

人不在于开始了多少件事儿,而在于完美地结束了多少件事儿。很多人做的一大半事情是有头无尾或匆匆结尾的。喜欢多做事,多少和人贪心的本性有关。

上天不会亏待每一个真正努力的人,但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

如果一心多用,不仅不能多做事情,反而会因为来回切换任务而降低工作效率,还容易导致错误不断。

抱着取巧心理的人,不是在和同龄人竞争,而是在挑战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挑战市场的有效性,或者说是在和上帝竞争。

不要试图寻找到别人都找不到的捷径,要学会沉住气慢慢提升自己。

把做事情的节奏慢下来,先动脑,再动手,把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从任务清单上删除;在做事的过程中按部就班地把事情做好,不要开了很多头却不结尾;做完事情,审视一下自己的得失,评估一下效果,以备将来思考。

越是落在别人后头,越是想通过并行处理多点事情,结果错误百出,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承认自己过去用的方法不当,过于贪婪,需要又一种开放的心态。很多人能够走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是因为愿意去反省自己的得失,接受新的思维方式。

很多人一旦形成自己的观点,就会对符合自己观念的想法坚信不疑;遇到一些和已有认知不同的想法,就会本能的反驳。

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新东西、改变旧习惯,仅仅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满足于低成就的快感。用一句流行语形容,就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而我们都知道,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其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重要到什么事情缺了他就不能运转了。绝大对数人每天做的那些看似必须做的事情,都是可有可无的。

辜鸿铭说:“剪得掉头上的辫子,剪不掉心中的辫子。”

学会主动休息,放松自己,开阔思维。

真正的成功者,真正有幸福生活的人,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获得最真实和最丰富的生活。

兴趣不仅仅是让自己喜悦,还能提升自己,因为在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到极致的过程中,能够让自己得到升华。没有兴趣的人,或多或少有点儿狭隘。

我们做的那些引以为豪的事情,其实远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所以,任何没时间的说法都是托词。

回馈不能仅仅有心,还必须有行动;只有采取了行动,才能证明有心。

硕士和博士是不一样的,硕士只要掌握专业技能即可,博士需要对人类的知识体系有所贡献。

幸福的生活才是目的,个人的成功不过是实现这个目的的途径和手段而已。

幸福首先来自人们自身有家踏实地的梦想,这个梦想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并且能付诸行动。

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东西是目标,既然是自己定的目标,而不是被迫而为,那么在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上,即使有艰辛也是愉快的。自己在实现目标之后,必然有自豪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