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营销带货,似乎内容精准不那么正确……
一直以来,与机构朋友聊天探讨时,总是一再强调,短视频账号,必须内容精准、以精准粉丝为主,一再强调内容要高度垂直化,截止目前的主流观点一直如此;最近开始研究直播带货,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的主播(以快手为例,目前直播带货做的好就是快手),挂榜连麦时,什么产品都可能有,而且普遍销量还不错,短短三分钟,成百上千甚至过万的订单量都有;这是一个细极思恐的问题……
还有一个数据,我么在做“数码哥”这个账号时,测算了一下转化率,平均7.5‰,而调研其他类似账号,也停留在6‰,数码哥的账号因为操作人员的问题,内容上不算优质,也不算精准,但是一点没有影响出货量,这是一个很有悖理论的现象;
我们回到了广告学的基本规则,广而告之最精简的总结,其实短视频只是一种快速传播的媒介而已,我们做营销做电商,无非是让更多人的人知道,满足部分需要的人,完成价值与需求的匹配,从这个过程中获益;从这一点来说,高度精准的内容可以获得更精准的意向客户,但是,短视频一开始是打着社交娱乐的旗子来的,注定了粉丝的心态是来玩,顺便买点东西,我有一个常说的理论:如果说京东、天猫像一个城市购物中心,那么淘宝拼多多更像是一个区域商圈,阿里巴巴则是一个大型批发市场,那么快手抖音(更多的是说快手),就像一个唱大戏的集市,大家碎片化的时间,去集市转转,看戏是由头,最后却顺便买了很多零碎小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快手抖音普遍客单价不高的原因,有几个人去旅游景点的超市会买一台彩电呢?
从近期数据观测我们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
1、如果产品对人群不是特别的挑剔,不建议在内容上太过纠结,能引来粉丝关注触发热门的内容都是好内容;
2、内容上可以不精准,但是人设上还是要精准,因为越是随便的东西,大家越随意,也就越怕上当,所以精准的人设可以让你的意向客户,更快的产生信任并且毫不犹豫的下单成交;
3、销量的基础是人气,构建人气的基础是粉丝量,因为在他的关注栏里会优先被顶上来,毕竟抖音和快手的直播广场不成熟,没有严格的分类,后期或许还会是这样,毕竟这里是个泛娱乐平台,以尊重粉丝的需求爱好是第一要务;
但人气的构成有很多的方法,基础粉丝不是唯一的策略,其他付费热门、域外触发、大号连麦等都是有效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本文暂不详述;
4、免费的东西最贵,做电商的都知道营销预算的必要性,所以要快速获得传播,平台给与的付费热门是很不错的选择,目前价格普遍较低,是介入的好时机;
5、主播的个人要求,熟悉产品又会才艺(主要是增加游客滞留,提高人气),是未来的趋势,这个时代,高手就该获得聚焦;
综合近期的工作,结合飞瓜数据分析,越来越多的账号不断扩大选品边界,其实也是在突破账号定位后的边缘,销售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人数是市场的基础,这是大学老师教的,所以要有变现需求的,现以绝对粉丝量为目标,所以现行的理论都是对过往事实的总结,对未来有用也没用,包含本文也是!
一个实践者、一个思考者、一个探索者、用心分享,不喜勿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