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薇书评营读书读书笔记

开卷就一定有益吗?这本书告诉你开卷的正确姿势——《如何阅读一本书

2021-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晴阳爱阅读

周国平说:

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阅读的时候,并没有体会到与作者的灵魂交流,更多的是被动的接收作者传达的知识。阅读的时候,感觉不少句子戳中自己的内心,直呼这本书写的真不错。当你问他这本书好在哪里,他却支支吾吾,回答的零散混乱,不知所云。

朱熹说: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也就是说,读书要遵循一定的次序逐步提升,不要颠倒,真正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并加以思考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如何阅读一本书》就给读者介绍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不会白读。不仅可以提升自己,还可以分享给他人。这本书介绍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的阅读方法正是层层递进,逐步提升的。

这本书是由莫提默·J.艾德勒 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人物。早年因为想当记者,所以辍学去报社打工,后来为了改善写作,去上大学的夜间部课程。艾德勒除了任教,写过第一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外,还以主编过《西方世界的经典》,以及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查尔斯·范多伦书香门第,父亲不但是名教授,在美国文学史上也很有地位。因此范多伦也是博览群书,才气过人。这本书是范多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大幅度增修后的版本。因此我们看到的这本书是两人合著的。

基础阅读是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接触的,会认字,并知道每个句子在说什么。我们都早已达到这个水平。

检视阅读也可以称为略读或者粗读,即用快速浏览的方式(通过读封面、序言、目录页和找关键词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书中有个很形象的比喻:“用这种快速浏览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帮助你从糙慷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谷核。” 检视阅读可以帮你快速筛选和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你花费时间来阅读。

整本书着墨最多的是分析阅读,下文会介绍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

主题阅读是真对某一个确定的主题,从检视筛选的书单中带有目的的分析阅读跟主题密切相关的章节,从而建立围绕主题的属于读者自己的知识体系。读者还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或者写成书,分享给更多的人参考阅读,吸引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分析。这是一个特别高级的阅读层次,也是最最主动的阅读方法。我理解一篇博士学位论文一般是可以达到这个层次的。

1、做自我要求型的读者

一个好的读者,一定是一个主动阅读型的读者,即一个对自我有要求的读者。在阅读一本书之前,读者要主动提出问题来,带着问题去阅读。读者要想一个捕食的小鸟,随时保持敏锐的嗅觉,伸出利爪扑向猎捕。

作者指出,关于一本书,读者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1)这本书的主题是啥?(2)围绕主题的分论点有哪些?(3)这本书讲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给我什么样的启发?

2、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大纲阶段、阐述阶段和评判阶段。

大纲阶段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大纲阶段就是要找出一本书的骨架。在大纲阶段,读者需要明确几点:这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实用性还是小说)?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讲啥内容的)?作者是如何围绕主题做架构的(即列出大纲)?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写作意图)?

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实用性书籍。

它主要讲述的是如何通过四个阅读层次,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阅读一本对你有价值的书。

这本书的大纲是:(1)简述四个阅读层次(2)基础阅读(3)检视阅读 ——略读或粗读(4)分析阅读 (a)大纲阶段 ——四规则(b)阐述阶段 ——四规则(c)评判阶段——四规则(5)主题阅读(6)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

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真正读懂一本书?如何针对一个主题从浩瀚的书海中筛选并带着目的的去一系列的书?

阐述阶段

阐述阶段主要是找出作者到底在说什么。该阶段也有四个规则:找出关键词,找出主旨,找出论述,明确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否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这里介绍的这本书作者主要阐述的是: (1)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要先通过检视阅读来筛选他是否值得读,然后通过分析阅读真正“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并给出公平公正的评判。(3)对于同一个主题的一系列书籍,先选书单,然后检视筛选,接着“别有用心”(区别于分析阅读)的认真阅读筛选出的书籍或者章节。(3)不同类型的书籍不同的阅读方法。

评判阶段

“尽信书不如无书”。再好的作品也能找出不足。

评论一本书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通过前两个阶段,你真的读懂了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另外读者评论一本书要理性化,不要情绪化地争强好胜,像参加比赛一样为反对而反对。

在此基础上,如果读者说“我读懂了,但我不同意”时,要给出充分理由。理由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知识不足(2)知识错误(3)不合逻辑(4)论述不完整——除非给出的评论是“暂缓评价”,否则不能使用这一条。

3、如何阅读实用性书籍和想象文学

阅读实用性书籍要带着两个问题去阅读:1、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作者建议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搞懂这两个问题后,还要问问自己,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阅读实用性书籍,始终要牢记一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透书中要传达的知识不代表已经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一定要实践。

书中讲到:阅读想象文学其实比阅读小说难。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小说类想象文学本质上是在传达一种经验。我们不仅仅在整个故事里将自己带入进去,更能从整个作品要传达的经验中学习。阅读小说的时候,有“三不要”:(1)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在阅读小说时,读者应该带着活力的热情,让故事在我们身上活动。让故事中的每个人物贯穿我们,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情绪波动。我们要打开心灵,接纳作者创造的这个故事。不要带着对角色的偏见去欣赏一部作品。(2)在想象文学中不找共识、主旨或论述。想象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隐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作者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读者要从作者的言外之意的经验中学习,而非像实用性作品那样表述清楚明白的逻辑中学习。(3)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如何阅读一本书》最后一章中讲到一个很古老的测验:如果你被警告将在一个无人岛上度过余生,或者至少很长的一段时间,可以带一些实际有用的生活物品和十本书,你会选哪十本?注意:无人岛上没有电视机,手机更没有图书馆。(这个测验的主要目的是找出对你最有意义的书目。)

阅读好书是为了促进心智的成长。我们人类的身体是有限制的,而心智却没有限制。电视机,以及身边无处不在的娱乐和资讯,也会促进我们思考,但这些外部刺激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就像药品一样,时间长了,需求的量会越来越大。到最后,这些力量只剩一点点,甚或毫无作用了。而好的阅读,即非常主动地阅读,会不断促进我们大脑的思考,是内在的思维活动,不仅对工作生活有帮助,更能保持心智的活力和提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