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学了就忘

2024-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遇见你有种淡淡的美

作为一位理科老师来说,最苦恼的也是最疑惑的就是学生学了就忘。有的时候明明是刚讲过的同类型的题目,就改变了一个数据,学生竟然不会做。今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一位笔友说在读完《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第二章后,似乎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学生学了就忘?明明都学过了,可是学生却似乎毫无印象?那是因为,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没有学的牢固,新旧知识之间没有建立联系。另一方面,不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外,学生检索记忆的次数比较少,甚至没有。

下面列举出三种现象。

第一,缺少巩固。比如有关测量的三角函数题,一轮考试前我信心满满的做了专项练习,可试卷批改完还有很多同学出错,为了巩固记忆,我又对出错的孩子一对一进行了指导,并在全班提醒说明。我想,间隔一段时间,我还得再检测一下。让学生多次检索自己的大脑。

第二,积累不到位。特别是折叠 ,旋转,动点运动问题,学生因为接触生活实际比较少,又懒于动手操作,以至于遇到这样题目的时候,许多孩子们直接大脑一片空白,直接放弃不做。

因此,平时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多融入实际生活,多动手,多操作,帮助孩子检索记忆。

第三,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点。在平时的练习,还有检测当中。“照样子”这样的题,我们觉得很简单。可是对孩子来说,似乎就非常难。如何分析“样子”?如何抓住“样子”的内核?换句话说,出题人在考些什么?对学生来说,挺难。或许在课堂上,在刚开始学习这个点的时候,就可以举三,让学生发现其中规律。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引导他们猜测老师的“考点”。通过这种小的练习,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或许会有惊喜。

一位老师只有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关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关注孩子们检索记忆的次数,反复检测,方可出效果。

以上三点是我今后教学中,最应该注重的地方,期待我的孩子们都学会思考,拥有自己的一套好的学习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