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四月份读书心得人民广场

《最好的教育最简单》第三周读书笔记_回归自然教育

2021-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北方老师

北票市桃园初级中学 蒋海东

1启蒙教育要做的两件事

对于启蒙教育大家都能认识到其重要性,所以有一句话非常就行,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人生下来最重要的就是生存,最初的一千多天是最柔弱的,但是也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一生的成就,三岁看小,十岁看老,虽有偏颇,但也有一定道理。这是由婴儿到幼年的过程,也是学习最重要的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由野蛮到文明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工具。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生命突兀地来到世上,在平均两万五千天的人生中,必须在最初最弱的一千多天中完成从混沌走向清朗的大飞跃。这是生命中最初的一次飞跃,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飞跃。一个人将来站立在什么位置和高度,固然和他成年后的努力及机遇有关,启蒙教育人的文明的开始,从学习语言开始,学习生各种存技能,这是一生至关重要的阶段,对于未来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启蒙教育又通常分为两个方面:智力启蒙,情感启蒙。其中智力启蒙是从语言的学习开始的,一个孩子的智力可以从学习语言得到发展,毕竟语言文字是人类独有,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手段。语言的掌握程度间接反应了智力水平,语言天赋也左右了人的发展。智力启蒙当然包括很多方面。

情感启蒙当然也是同样重要,智商不在线谁都没办法,因此情商高低就定了人的发展,智商高的学东西快,学着省力。情商高的孩子组织能力强,基本处于孩子头的地位,领导能力强,将来更有发展前途。

2、智力启蒙的第一要诀是语言输入。

人类之所以为万物灵长是因为人类学会实用工具,有文字可以传承文明。识字的基础是从学习需要开始的,有了语言,人类就可以自由交流。

每一个孩子在学习语言方面都具有天赋,短短的时间就能学习了,简直都是天才。孩子得需要需要用语言表达,这也是学习语言的动力。小孩子学语言都是从身边的人开始,因此多和孩子说话就十分必要了,从孩子出生开始,就需要和孩子多说话,似乎她不懂,但是也在努力的不懂装懂,虽然弱小,但是也在学习和观察,看家长的一举一动,甚至说话的口型都会被模仿,因此可以说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不要认为孩子小就什么也不和她说,这会错过最佳学习时间,三岁之前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我们都看过报道,小孩子被狼叼走,成了狼孩,大了被救回,出了狼叫,一句人类语言也不会,很难适应人类生活,并且短寿和智力低下。什么原因?就是没有学习人类无言的环境,甚至不学人类语言影响了智力发育。

和孩子交流可以从最简单的琐事开始,讲讲故事,讲有趣的事,讲一些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等,讲什么不是关键,关键是幼儿的大脑得到及时的语言信号刺激,这样才容易促进大脑的发育,见多识广就是这样,不是聪明,而是见识多,见怪不怪而已。

给孩子讲故事成了还多家长的必修课,适合孩子听的故事多是童话故事,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希腊神话故事、中国古代童话故事、西游记等,在适合的年龄做适当事,该学习的时候学习,才容易成材?

3、隔代抚养隔开了生命间的联接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孩子是隔代抚养,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来抚养,很多家长为了谋生,到外地工作,把孩子留给父母,这就是生活中的留守儿童。

为了工作,不得不和孩子分离,这是很悲凉的事情,生存造成的悲剧。

隔代抚养隔开了父母和孩子的亲情,亲密关系得不到加强,关系被疏远,给孩子留下终生的心理问题。孩子与父母间亲子关系的质量,又决定了孩子未来和整个世界的相处质量。因此放弃对孩子的亲自抚养,就是一种最大的投资失败,这种亲情的缺失无法弥补,即使赢得了全世界,也不能赢回来孩子的心理健康,这种被抛弃感,不被重视的感觉会伴随孩子一生。

有机会就和孩子多相处,毕竟孩子在你身边时间都是有限的,且行且珍惜吧。要乐于和孩子相处,毕竟是亲生的,不是外人,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做生活的主角。

早期的亲子活动决定了孩子的发展,多说多和孩子互动,见多识广,因此多出去游历是很有必要的,大自然的美好也会影响到孩子身心健康,多花时间陪伴孩子,见证成长,亲力亲为,不让别人替代,这是一种长线投资,不要太着急,虽不能至不能立竿见影,但也是未来可期。

游戏选择那种适合亲子互动交流,玩什么游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参与,同甘共苦,共情,健康快乐最重要,不指望大富大贵,只要万事顺利就好。

孩子一定要自己带,隔代抚养诸多问题的存在,决定了隔代抚养隔开了生命间的联系,隔代抚养的孩子大都敏感,和父母不亲,这是必然的结果,小时候不抚养,长大后再多的补偿也是无济于事,雪中送炭你不陪,锦上添花你是谁?廉价的补偿谁又会在乎?

隔代抚养看似家长省事,其实隐藏着隐患,不陪伴就会挫伤孩子自尊心,疏远了亲情,相互之间变得陌生,孩子对父母没感情,没有亲近感,距离是产生了美,但也让亲情疏远。很多孩子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之间交流困难,往往容易产生自闭情绪,多愁善感,不爱参与集体活动,不合群,比较独,容不下别人。长辈容易溺爱,花钱较为随便,脾气暴躁居多,一哭二闹三上吊,无所不用其极,这其实就是教育的失败。年龄的差异,代沟太多,交流太难。

幼年的不幸会影响一生的成长,留下不好的阴影,如同伤疤一样留在心底。

孩子对父母的无望,慢慢就会变成失望,最终会变成绝望,亲情关系必然会疏远,这是一种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4、“寄宿制”是个坏制

住宿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学习方式,孩子几乎全部活动都在校内,每周回家1~2天。

“寄宿制”其实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由于居住地和学校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走读几乎是不大可能。寄宿制学校往往管理比较严格,我有一大堆的规章制度规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时间也会卡的比较紧,有一定的时间表。往往就是一些家比较远的,或者是家长没有时间照顾的一群孩子,这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由于很多地方人口的减少,学生数也在锐减,所以很多的学校都陆续的撤并,这样就会组成了很多的寄宿制学校。这些孩子都集中起来集体生活,这也就需要有严格的纪律进行约束,否则很容易出问题。

在寄宿制的学校里,一日三餐基本都是统一的,所有的集体活动也都是整齐划一的,寄宿制学校里培养的更多的是服从和遵守规章制度,这样容易形成一个集体意识。

孩子们在一起吃一起住是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坏处。不要在一起交流方便,同龄人在一起有助于合作,但是也有缺点。就是亲情的缺失,毕竟友情永远代替不了亲情。亲情的缺失会让孩子的性格容易比较偏执,性格会比较孤僻,不愿意和其他人相处。对于亲情会比较淡漠,对于将来的成长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有些类似于心理不健康,情感的缺位和缺失对于人的品质的形成起到反向的作用,耽误孩子的成长。

多和父母相处多和兄弟姐妹相处,这才是比较正常的情感交流方式。孩子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如果住宿那么他就可能有些问题没有及时的反馈,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帮助。比如他有的问题产生了,他不能问同学,那么他也不可能隔一周之后再去问父母,教育作用也就没有了,因为时间的错位会使很多教育失去效果。

如果有可能,尽量不要让孩子去学校住宿,因为父母要见证孩子的成长,要参与孩子的成长,不能做撒手掌柜。这种潜移默化的亲情教育是在寄宿制学校无法满足的,友情永远代替不了亲情。

5、幼儿园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教师

现在的教育被很多人诟病,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不了解,行业间的误解。很多人认为教师好当,于是教师的入口就复杂起来,什么人都可以考教师了,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事。专业的事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受到冲击很大。按着这个原理,所有人应该可以去考医师、律师等等,但是这几个行业考证的限制颇多,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去考,甚至考了也没用,为什么?因为不少行业的潜规则不容许。试想一下,一个学杀猪的去当医生,是何种滑稽,但是能去考教师,这是什么道理?也就是教师的入职门槛太低了,学护士可以去考教师,教师却不能去考护士,这就是事实。最恶心人的就是不限专业,于是各种各样的人涌入教育,这个不是什么好事,也许就是一场灾难,看似英明神武,却可能是画蛇添足,自找麻烦。

学校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学生的下限,而学校的主要领导决定了学校的上限。教师的素质的提升也就迫在眉睫,学校教育只是为教师打了一个基础,更多的还是靠教师毕业后自学提高,各种培训大都是镜花水月,作用不大,有些教师不学习,几十年教学就靠吃老本,教一年学和十年二十年都一样,都是机械的重复。不学习很悲哀,水平基本就停留在初始阶段,不接受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一只粉笔打天下,其实就是图省事,图省心,懒惰起到决定性作用,不学习拒绝改变,眼里只有分数,为了分数无所不用其极,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甚至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幼儿园的教师同样道理,需要着专业的人士参与,而不是随便的人都可以。幼儿园教师需要能歌善舞的有爱心的人,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能够和孩子一起成长,幼儿园的硬件环境很重要,但是教师则是更重要的条件,为什么家长要调班,就是择校择班择教师,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幼儿园的班主任就是学校招生的保障。

6、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对于每个即将入园的孩子,都要克服焦虑、适应规则,这是入园的第一个考验,从单独和父母相处,到一个新的环境,首先要克服

心理方面的惧怕。因为不了解,所以会有很多误解,人对于未知会产生畏惧,虽说无知者无畏,但也是有条件的说法。

对于要入园的孩子,园区的环境,班级的教师、学生等等,都是很陌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去的孩子往往容易焦虑,脾气暴躁,耐心较差,这样不容易有归属感。

要让孩子愿意上学,就必须对幼儿园中的人或物有兴趣,比如喜欢的人,同学或者幼儿园的老师、员工,幼儿园的某些设施,比如滑梯,翘翘板等,某些好玩的玩具……

因为有喜欢的,才容易产生依恋。爱上学才好,毕竟年龄大了,该做这个年龄该做的事,就是和小朋友交往,学会交流、合作,过集体生活,适应学校生活,这是最早的学习任务,这时候表达能力很重要,交往能力要比成绩更有用。

平时要有积极性的暗示,表达出上学的用途,上学能提高人的素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迈好第一步十分重要。

平时要灌输遵守规章制度的观念,一个集体必须有纪律做后盾,才能顺畅运行。幼儿园有自己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这是必然的选择,只能适应,不能改变。

还要有好的生活习惯,一定的生活技能。人的生存最重要,婴幼儿也是如此,合理获得资源,合理利用,才能健康成长。和周围的人学习,所有的技能都是观察、模仿、重复,慢慢熟练应用。在幼儿园生活要能自理,不能太娇气,融入集体很关键。不管多特例,也要磨去棱角,适应社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前做好准备,做好心理疏导,这样才能有效。

7、如何解决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问题

第一,以轻松愉快的态度回应孩子的脆弱。

在幼儿园孩子要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朋友、老师、其他家长、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等等,交往中会产生很多问题。

有问题很正常,但是如何处理就是需要注意了,既要保护自身利益,而不能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要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这是基础,必须合理合法范围内做事。

孩子的脆弱一般都是经历太少,没有挫折教育,在家都是小公主一般,大人宠着爱着,很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大都比较任性,接受不了挫折,因此一点点小事都会崩溃。

面对这种情况大人们应该愉快接受,这就是事实,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和宽容,正确的引导,教会孩子如何直面困难,如何克服脆弱的心理,变得坚强起来。

第二,关于幼儿园的一切言行都要正面。

关于幼儿园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有不理解,这很正常,毕竟十指还不一样长,不能只看短板,要看大方向,看正面的东西,少看阴暗面。在和孩子交流时注意言词,直说幼儿园的好,少说关于幼儿园的负面新闻,营造幼儿园正面健康的形象,去维护而不是去诋毁。尤其是不能单独评论哪个老师如何如何的不好,比如业务差,为人处事不行,做事太黑,社会关系乱,男女关系暧昧……这一类的消息真真假假的难以分辨,一旦和孩子说了,会造成不良影响,孩子再添油加醋的乱说,很容易和老师造成隔阂,被老师和同学疏远。

第三,不要把上幼儿园这件事搞成“任务”。

上幼儿园是必须的事,是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必须做的事,是接受新知识,进步的基础。因此上幼儿园是天经地义的事,没的选择。这不是任务,是义务教育。就和大人上班一样,自然选择的结果。

8、关于选择幼儿园的几点建议

第一,好幼儿园是一个“玩耍”的场所,而不是“上学”的场所。

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不能把应试教育那一套应用进来,主要任务不同。是发挥孩子天性,快乐玩耍的地方,不是按部就班分分小命根的应试教育,因此目的性很明确,不能把小学的教学内容下移到幼儿园来,是来玩的,不是上学考试来的,不能天天看成绩单,要看学会了怎么玩,怎么游戏,怎么交流,好的幼儿园会严格执行上级的文件,不会提前去学一二年级的知识,那是拔苗助长,幼儿园更适合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条件,也有充足的时间。

幼儿对于考试大都不欢迎,不上哪个幼儿园一个原因就是害怕考试,作业不愿意做。如果没有书面作业,只是去玩耍,大都应该是欢迎的,因为有那么多伙伴可以一起玩,有能歌善舞的老师,哪个不喜欢呢?

第二,好幼儿园一定有好做派,好做派是从招生开始让人感觉到的。

好的习惯是从点点滴滴开始的,需要言传身教,需要潜移默化的渗透,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尤其是人文景观就更加吸引人。干净整齐的建筑,光鲜亮丽的游乐设施,饱含温情的宣传栏目,高大上的学校大门,甚至员工整齐划一的着装都能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招生接待都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学校和教师的正规也会影响到现场所有人,小孩子往往都是颜控,很容易受到这种暗示的影响。

好的做派就是从招生入学开始,良好的开始很重要。

第三,在安全的前提下,规则越少、越自由的幼儿园越好。

所有的学校都是安全第一,有时候就是这样,一票否决很实用,没有安全保障,一切都是泡影。

有时候就这样没规则和有规则是差不多的,因为很多人心里就有一个符合社会的公序良知的规则,这就是人的素质。不需要规则约束,就能够自我约束,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大概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太细化的规章制度孩子也记不住,只要孩子能明辨是非,就大概的能做出合理的选择。

没规则、少规则,不是没有规则,而是强调大是大非面前准确的占位,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影响主流,这也接类似无为而治,佛系人生。

规则不是用来记的,而是用来遵守的,很多规则不用制定,人也会遵守,这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小开始。

第四,不上幼儿园可不可以?

不上幼儿园是不行的,不和同龄的孩子一起成长,会影响孩子的智商和情商,这是以后无法弥补的一课。幼年的经历缺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就,尤其是性格缺欠,影响心理健康程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