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连载投稿专栏成长励志散文

【连载】三年(5)班——讨人喜欢的“娘炮张”

2019-03-08  本文已影响9人  如苏打小饼般干脆

如果说,要选一个在学生中“反感率”和“好感率”最能达到平衡的老师,那一定是张老师。

他就是那种:“大部分人都有点儿喜欢,其余的人即使不喜欢,但也绝不会讨厌”的那类人。

我想这里面也有张老师只教历史,不当“官”的原因,他唯一可算作“官身”的,只有一个政史教研组的组长,但这也跟学生们没什么关系。

大概是因为不当班主任,也不做校领导,所以就没有所谓的“责任和义务”,去教训那些不听话的学生,所以“坏学生”们不讨厌他。

又因为专业知识过硬,课讲得好,所以,也很得“好学生”们的喜欢。

张老师的形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点儿“娘炮”。当然,当时我们那里还没有“娘炮”这种说法。

他长得白白净净的,有点儿肉肉,但绝不算胖。他也很爱干净,常年在口袋里带一张棉布手帕和一包纸巾,走上讲台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擦桌子。冬天的时候还要带袖套,那时候在我们的观念里,只有女的才戴袖套呢。

张老师走起路来,扭腰摆胯,还翘着个兰花指,颇为妖娆。

总之,他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过的那种“娘娘腔”的形象,比如《丑女无敌》里面的“陈佳明”。

那是01、02年的时候,网络呀、咨询呀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人们的观念更不像现在这样“开放”和包容,这么个形象,在我们那个封闭落后的小乡镇,可想而知有多另类。

即使到现在这个年代,人们提到“娘炮”一词的时候,语气里总带着些鄙夷的成分,甚至网络上还有人公开炮轰这类人,好像男人若带了“娘”气,总难让人喜欢起来。

但神奇的是,提起张老师来,却没有一个学生是觉得他“讨厌”的。

这也许就是所谓“人格的魅力”吧,他的专业气质,和那种坦荡自如的态度,已经让人们忽略了他的外在形象。

张老师是所有老师中,唯一一个可以做到全程脱稿讲课的老师,尤其还是“历史”这种考验记忆的学科,这使得他在一堆拿着课本“照本宣科”的老师中特别显眼,这也算是他另一个“另类”的点吧。

因为历史课并不是“主科”,每周只有两节课,有些学期的期末甚至都不用考试,所以历史课是很轻松的。同时,也因为不用考试,除了语、数、外的“主科”外,别的“副科”大家都不重视,甚至懒得听课,在“副科”的课堂上做别科作业这样的事儿常有发生,教“副科”的老师们通常也不太管,唯有张老师除外。

他不能容忍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学习别科的内容,他说这是对他、对历史最起码的尊重。他说哪怕你不听课呢,睡觉也好、发呆也行,只是别让他看见,眼不见为净。

他说:“知道你们不重视‘副科’,但历史还是值得听一听的,况且每周只有两节课,就这90分钟的时间都不能忍吗?”

他说不尊重历史的人,谈何未来。

不过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

他的这门“副科”,大家是很爱听的。除了历史课本身有“故事”可听、比较有趣的特性以外,我想更重要的,是张老师讲课时那种自然流畅、挥洒自如的风采,十分吸引人。

他也从来没被学生问倒过,任何时候学生提出问题,他都不用翻书查教案,就能信口拈来,感觉所有的历史知识就存储在他的脑袋里。这种“知识渊博”的形象,也很是令人信服。

他讲课时,表情丰富,有时还有些夸张。比如,讲到亡国昏君的荒唐事儿时,白眼儿似要翻出天际,那“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彷佛个气急败坏的老母亲。讲到名臣将相的伟大功绩时,那闪闪发光的小眼神,十分生动和感染人,让人不自觉的,就跟着他一起或气愤或紧张起来。

就连枯燥无味的政治、经济知识,他都能讲得别有趣味。

他的课吧,啥都好,就是有个对学生来说唯一却又“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上课的时候感觉好有趣,听得特认真,下了课一回想,啥知识也没记住。

大概上学这件事儿就是这样,只有不用考试的时候,才能得到所谓“学习的乐趣”。

私下里,大家有个关于张老师的八卦,说张老师在追求教历史的王老师。

这个王老师,也有些“特殊之处”,据说是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所以她的左手长得很短小,像是“萎缩”了的样子。

大家觉得,张老师不嫌弃王老师有“缺陷”,还是勇敢追求了她,很男人。

有同学就说:“说不定人家王老师还嫌弃张老师‘娘娘腔’呢,轮不到他嫌弃啊!”

这话虽不好听,但我知道这位同学并无嘲讽的意思。因为关于张老师的“娘”这件事儿,他本人坦荡自然,大家也就自然而然的跟着坦荡自然了。

我曾亲眼见过一次张老师对于大家议论他“娘”这件事儿的态度。

有个同学在张老师经过的时候,在背后嘀咕了一句“娘娘腔”,张老师回头,冲这同学翻了个白眼儿:“哼!吃你家大米了?管得着嘛你!”

围观人士哄堂大笑,此后,我再没听到过类似的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