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罗尼卡 决定去死
文/小蓉包
死亡,一直是个禁忌的话题。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走向死亡。那应该是人生最后的一次体验,因为自此之后,曾在一个人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将灰飞烟灭。
不得不说,这本书,我是被标题所吸引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398156/3b2d3ecc2ce14041.jpg)
多年前,我也曾想过自杀,却始终没有勇气喝下眼前的那瓶药,那一刻,才发现,原来死亡,也是一种奢侈。
这些年,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活着,是为了别人,为了爱我们的人,还是为了自己,似乎每个答案,都有着自己的意义。
保罗·柯艾略,一位充满争议的巴西作家,最出名的无异于那本《炼金术士》,还深深记得他曾在书中说过的那句话“ 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命运主宰了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我们都各自生活在自己的谎言里。
所以维罗尼卡,决定去死。
维罗尼卡,一个只有二十四岁的花季少女,有着完整的家庭,稳定的工作,住在修道院里,享受着自己的爱情。
一切看似都很美好。
可是,维罗尼卡,仍然决定去死。
因为她感觉她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所有的日子都一成不变,因此她决定在她最青春的年华死去,来证明自己活过。
维罗尼卡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干着同样的事,见着同样的人,过着同样一成不变的生活,只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已经开始麻木地接受现实罢了。
而现实又是什么?
“现实就是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如此的事,它不需要是最好的,也不需要是最具理性的 ,只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即可。”
只是维罗尼卡自杀行动并没有成功,因此她住进了维莱特精神病院。在刚住进维莱特的那几天,她求死的意志异常坚定,也因此在维莱特掀起一阵小小的风波。
这个一心求死的姑娘,被告知只有一个星期的生命,因为用药过度,而导致心脏严重受损,那一刻,她的内心开始发生改变。
疯人院的生活,并不如想象的那般枯燥,每个居住在里面的人,都有着各自的理由,甚至有些人宁愿住在这里,也不愿在外界生活。
在这里,做任何事,都不会有人指责和评价。
因为你是疯子,疯子做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作为一个疯子,是不需要取悦他人的,因此,才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
“疯子就像小孩子,除非得偿所愿,否则绝对不会动弹一步。”
维罗尼卡在生命的最后一周,开始去做一些从未做过的事,比如掌刮其他的疯子,开始痛恨身边所有的人和物,包括一直以来无条件爱她的母亲。
深夜,她开始肆无忌惮地弹奏钢琴,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的生命与钢琴融为一体,完全沉浸在音乐中。而这,却意外的为她带来一个听众。
爱德华,也是一个疯子,一个希望画画,放弃外交官身份的疯子,他爱上了维罗尼卡的音乐,每晚都不知疲倦地站在钢琴前,听她弹奏。
爱德华是纯净而没有意识的,他会像孩子一样要求维罗尼卡,不停地给他弹奏,在生命的最后几天,维罗尼卡竟然爱上了这个疯子。
如果说这本书有高潮,那无疑是维罗尼卡赤身裸体站在爱德华面前手淫的那一段,那一刻,维罗尼卡放下了人类所有的羞耻和矜持,向爱德华展示了一个女人最原始的欲望。
是她,让他重新清醒。
生命的最后一天,维罗尼卡带着爱德华逃离了维莱特,那一刻的维罗尼卡再次发现了生命的美好,最终,一个在世俗中绝望到想死的女人,却在疯子的世界,找到了想活下去的理由。
谁才是疯子?
因为人类为了更好地管理人类,给这个社会制定了一些规则,所以遵循规则的人,是正常人,而离经叛道的人,就是疯子吗?
当每一个人压抑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与个性,妥协于整个世界,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是正常人,如果真是这样,也许死亡才是真正的出路。
我并不推崇死亡,因为活下去更需要勇气。在这个妥协的世界里,过一些不妥协的生活,需要莫大的力量和智慧。
保罗的书,一向都能给人带来这样的思考,也一直在鼓励着人们去做真正想做的事。
高晓松也说过:这辈子,我要把所有喜欢的事情都做了,才能勇敢数着日子,等待永逝降临。
如果我的人生也只剩下24小时,我会干什么?
应该也会和维罗尼卡一样,和心爱的人,一起到大自然里去,去享受阳光,海滩,以及清晨的露水,去感受爱情的美好,去做一些不被世俗接受的事吧。
不,我应该更疯狂一点,嗯,对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