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醉青春青春后时代

我是怎样,将“自媒体之杆”的荣光给丢掉的!

2019-06-14  本文已影响1人  谷雨雨

在我从前的人生经验中,一直以为只有当你变得足够强,才能走的足够远。

事实也证明,这条法则是屡试不爽的金科玉律。

可是却未想到,在我走入社会的第一年,这条被奉为“人生准则”的金科玉律,便被悄然打破。

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面临着诸多的选择,同时也迎接着诸多的挑战。

所以在拿到不同公司的不同offer之时,我百感交集、不知所措,带着初入职场的迷茫,恨不得每一个工作都尝试一下。

在幸福和恐惧的双重夹击下,我不知何去何从、亦不知该作何选择。

因此在这段时间走了不少的弯路,花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

 

但所幸,自己还算是一个聪明的小孩。

所以很快就从那种虚无的幸福感、强加的恐惧感中走了出来,从那诸多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选择中,挑选了最为适合自己的。

或许它不是我所拥有的选择中,社会地位感最高的,也不是工资水平最强的。

但我明白,就是它了!

这就是我以后的职业路线,亦是未来的事业所在。

前期虽痛苦,但怕什么,毕竟有着可期的未来嘛!

果不其然,来了这个公司之后,一切都是我想要的模样。

高压的学习,不进则退的战场,一切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生机勃勃。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里有着非常纯熟的培训体系,从入职之始就有人为你安排学习规划。

本以为入职之后需要掌握和用到的诸多知识点,需要自己蚂蚁搬家似的去啃食。

却没想到,在这里经过老师的点播和培训,竟然事半功倍,学习效果显然。

那个有着美丽容颜和专业素养的女老师,将我们所需、所学点点勾勒,运用不同的方法,打造不同的师资体系。

质量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仔细了解后才明白。

这样的培训,他们已经做了将近百期,早就已经有了配合默契的团队,所有的流程都成了板块、规章,纯熟于心。

而这股由团队所凝聚起来的力量,也恰好是他们企业文化的精神所在,亦是老师魅力的精彩闪现,更是团队力量的完美彰显。

所以,职场第一课告诉我:“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而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

公司团队的成功,让我反思过往生活中的几次失败,果不其然,还真让我发现了猫腻所在。

例如在大二那年,自媒体横空出世,一向自诩为文字爱好者的我蠢蠢欲动,迫不及待的成立了自己的个人公众号。

那年吸粉是真的容易啊,一篇毫无观点的鸡汤文,从后台发出去后顷刻间就能引流上千人。

每天在后台看着自己粉丝数蹭蹭的往上涨,那叫一个心花怒放。

可是好久不长,没过多久,自己就感到了疲累。

日更变成了两三天一更、两三天一更变成了周更、周更变成了月更,到了最后月更变成了停更。

待到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公众号之时,已经来到了自媒体的红利爆发期。

 

那时候自媒体女神“咪蒙”已经打响自己的名号,赚的盆满钵满。

 

六神、洞见、十点等都已经拥有固定粉丝群,成为流量大咖,每日真金白银在手中哗哗流动。

看的人真是心痒难耐,于是幻想着东山再起,但遥想以前自己那独木难支、精疲力竭的惨样,立刻就缴械投降。

左思右想之后,我决定拉人入伙,共上“贼船”,好将事业发展壮大。

就这样,逐渐为团队引进了几个“人才”,有剪辑高手、有文案天才、亦有会排版的小可爱。

在刚开始的时候,做的也挺顺利。

虽然那时吸粉已倍加艰难,但凭借良好的内容支撑,我们也是渐渐进步,前途璀璨,颇有明日之光的风采。

 

但不得不说,中国的先贤实在是太聪明了,“三个和尚果然没水吃”。

团队人多了,干事确实快了,但矛盾也随之而来了。

一会她有课,让他代替拍个版

一会他有事,让他代替照个相

一会他、她都有事,今日的推送内容就先暂停会儿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停更的口子被撕开,一个账号被作废的噩梦便会随之而来。

在那“万众吸粉”竞争已如火如荼的状态下,我们团队如此作为,岂不是自找死路。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在平台的洗牌下,在白日化的竞争下,与我们同质的账号越来越多,且人家更勤奋。

所以,没过多久,我们团队便被大浪淘沙于烈日晴空下,亦被自媒体的列车狠狠甩下。

 

见到是这种情况,团队的人自然更不用心。

发展到后来,到了每日的“选题报备会”,众人都是嗑着瓜子、嗦着辣条、喝着闲茶,侃着大山。

虽人都到齐了,但也真的成了一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茶话会。

故此,人在心不在,身有魂没有的团队,怎能撑起“自媒体之杆”的荣光。

看着已经凉凉、死透在沙滩上的公众号,众人大眼瞪小眼、一脸茫然。

甚至有团队成员询问:“为何我如此努力,从不曾缺席任何一次会议,最后竟会迎来这样的结局?”

面对此情此景,我只想‘呵呵’。

或许,从始至终我们都不曾是什么梦想团队,只是打着一个‘梦想’旗号将人聚齐的同学会,仅此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