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下3W早教费,你只需要做这件事。(下)
文/壹不
第三阶段:1~2周岁
到了一周岁以后,孩子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升,她开始记住一些东西,比如书上经常出现的狗狗、小熊、苹果等等,这个时候就可以进入亲子共读的故事期了。
这个阶段,我给不不选的书是小熊宝宝系列和小鸡球球系列,情节比较简单,尤其是小熊宝宝系列,比较贴近生活,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会不时的把这几本书拿出来翻翻,比如说不肯刷牙的时候,我们更喜欢看小熊宝宝里的《刷牙》,而不是那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这个阶段,我认为要注意三点:
一是,帮助孩子建立读书的秩序感。
小孩子都有一个秩序敏感期,而且在0~6岁,秩序的敏感期是呈现螺旋状发展的,当孩子在这一时期,他们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严格的要求,因为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如果遭到破坏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
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孩子的这一发展特点,在秩序敏感期还不是特别明显之前,帮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一旦秩序建立起来,孩子就会一直遵守下去。具体的方法就是在每天的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给孩子读书,我们家是固定的睡前读书,洗漱完、衣服换好,然后带着孩子去选绘本,选好了就把孩子抱在怀里,一本一本的读起来,起初是,爸爸读一天,我读一天,到现在不不自己也要加进来,我们三个人每天轮流读,她很享受当老师给我们讲绘本的感觉,每次都有模有样的,读完之后还不忘问一句,妈妈,你听懂了吗。我相信这种充满仪式感的共读时刻,也将会成为我和孩子心底永远的美好回忆。
二是,慢慢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1岁之前,亲子共读基本上是家长主导的,比如选什么书,怎么读之类的,我们家是1岁之前没怎么完整的读过书,基本上是以跟孩子玩为主,所以在这方面,不不的自主性发展的比较好,到了一岁以后,进入状态就相对比较快。除了让孩子自己选书之外,在读的时候也要注意技巧,要循序渐进的增加互动和引导,讲阅读从由家长主导的阅读,慢慢过渡到又孩子主导的阅读。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孩子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尚未发展完善,一开始是无法真正的跟家长互动的,所以重复阅读是很重要的一个技巧,我们家在阅读的时候,一般是一本书连续讲一周,起初当然是我讲,孩子听,偶尔碰到孩子熟悉的事物,我就问问她,互动一下,这一周基本以熟悉绘本内容为主,等到孩子对绘本里的内容差不多熟悉了,就可以慢慢增加互动的内容,一岁半之前,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办法进行语言互动,但是可以手势互动,相互指一指。不不是在19个月左右,语言能力出现飞速发展,突然就从单个字,发展到短语和句子,这时候她就开始慢慢的和我对话了,虽然表达还很生涩,但是在这样一问一答中,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都会得到飞速的发展。
三是,情景阅读,帮孩子建立书本和现实的连接。
孩子小的时候往往分不清虚拟和现实,所以有时候他们会胡说八道,但事实上,他们自己并不以为是在胡说八道,他们是真的相信世界就是这样的。我可以借助一些与生活情境比较贴近的绘本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同时也帮他们分别绘本里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到底有什么差别。当然绘本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头疼的育儿问题,比如吃饭,刷牙,上厕所等。
我们家的情境阅读是从《大卫,不可以》开始的,因为那个时间段,不不一点都不好好吃饭,一到吃饭就搞的惨不忍睹,所以每次吃饭之前都给她这本书,里边有一句“大卫,不可以玩食物”,终于在经过了不知道多少次阅读之后,她记住了,虽然记住跟做到之前还隔了好长时间,但是这仍然比我直接跟她说不可以玩儿食物有效的多,因为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有时候越是禁止,她就越是要做,但是她却很容易接受绘本里的观念,大概是那些绘本的主角跟她一样,都是小朋友的缘故。

就这样两年下来,不不已经彻底爱上了读书,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读上五六本书才肯关灯,有时候我工作比较累,想早点睡,缓一下,她却不依,还念叨着说,妈妈,我可以给你讲呀,今天我当老师好了。如今,跟孩子一起读书,也成为了我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在这样美好的时刻,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呢。
亲子共读绝对是最佳的育儿方式,因为在阅读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以后的时刻回报给你,这也是我这几年坚持读书感悟最深的。没有一艘船,也没有一骏马,能像一本书那样,把人带往远方。所以,现在就开始,和孩子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