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手记12】与孩子保持心灵联结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育儿是个大课题,这段时间看《父母的觉醒2》,“我们看到孩子的状态其实是我们自己状态的延伸,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和投入,往往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我们心由不安全感产生的需求。”
面对养育孩子遇到的冲突,第一是随时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和孩子有深度的联结和沟通;第二是开始有意识地放下自己的目的,和孩子对话。
早上起来时六点半,天气转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都有些感冒前的症状,我没叫醒孩子们,只是径自先给娃们做早餐。十几分钟后,大娃自己睡到自然醒,穿了校服和洗漱,走到厨房和她打招呼。此时已近七点,二娃李奇还赖在被窝里。大娃催促妈妈叫弟弟起床,免得迟到了。
当把弟弟叫醒那一瞬间,他便开始哭泣起来。迟迟不愿起床,问原因不吭声。
原来昨晚他的语文课文诵读没完成打卡,他还不会读,好多字不认识。他不会,什么都不会,他不愿意也不敢去上学,怕被老师罚,被老师留堂。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在床上哭闹了五分钟,穿了校服上衣继续哭。
时间来到了七点半,已吃完早餐的大娃催促着要妈妈先送她上学。刚下楼,又发现雨来了,毛毛微雨变成了小雨,时间赶不及,赶紧骑上小电驴送李奇到学校。
可弟弟继续在家磨蹭着。
看得出,孩子很害怕被学校老师处罚,他的作业必须自己完成。
我做了几次深呼吸,正视孩子的当下需求。
“需要帮你和老师请个假,迟点到校吗?”我平静地问道。
孩子点点头。
拿起语文书,作为妈妈的我读一句,孩子跟着读。十几句课文,孩子还是在十分钟内会朗读了。接着,孩子自行完成了诵读打卡,且评分的分数达到89分。
当把语文诵读打卡作业完成的那一刻,我如释重负,脸上重新挂起了笑容。有说有笑地背上书包上学了。
放下自己的声音,保持开放的心态,跟随孩子的思路去思考他的问题,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周末,住校的娃回家了,娃爸也休假在家。
“妈妈,今天我要来主厨。”小女儿兴奋地说道。
“好啊,那你负责中午做饭。”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妈妈,家里有没有土豆?……我刚打了两个鸡蛋,……我要做土豆鸡蛋盖浇饭。”小女儿兴奋不已,又是她做实验的一天。
“妈妈,土豆鸡蛋盖浇饭。”不久,小女儿便从厨房端来一盘土豆炒鸡蛋,里面泛着白色的便是下面的米饭。”
“姐姐,我只做了三盘,你要不要?可美味了,我跟着网络上的视频学的。”小女儿卖弄着,要知道她昨天可以趁着妈妈不注意,偷偷看百度上的小视频学的。
我心想,睁一眼闭一眼,怎么有创意怎么来,正所谓“懒妈才有勤快儿”。
做好父母,不需要成为超人,因为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就是和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
以后算是有口福了,放下自己内心的声音,保持开放的状态,真的有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