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真正的修养与真正的文化,是一回事吗?
不一定!
有许多读书人有文化,但没有修养,不少没有读多少书的人,却可以体现出真正的修养。
知识不代表文化,修养才代表文化。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修养呢?
著名文学家梁晓声给了一个解释,用四句话总结,并在网上得到疯传,许多人甚至可以倒背如流: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一个有修养的人,讲究仁义道德,待人温良恭俭让,忠孝勤正懂谦让,
尊重他人,尊重环境。平心静气,做事妥帖,做人有礼貌。
古代,人们常以玉比君子。
说君子像玉一样温润,内敛谦和,不咄咄逼人不炫耀不刺眼。
不像现在很多人一身戽气,脾气脾气暴躁,三言二语就粗言问候。情绪比逻辑来得快,脾气比涵养少得多。
这样的人读再多书,也不是文化,更谈不上修养。
2)无需提醒的自觉
一个有文化的人,一定是一个自觉的人。
孔子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自觉不需要提醒,是自然而然的行为。自觉排队,自觉将嚼完的口香糖用纸包住,自觉绿灯行红灯停,自觉尊老爱幼,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自觉去关心爱护与尊重他人,不需要提醒。
而不是无视他人的感受,忽略身边人的情绪。呈口舌之快,口不择言,让人心生厌恶。
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很多人打着自由的口号,行着让别人冒风险的行为。
比如新冠疫情,不打疫苗四处乱窜,只要自己的个人自由,却冒犯了他人的自由,社会的自由。
随地吐痰果皮乱丢,高声喧哗,手机音乐嘈杂,都是一种低素质的体现。
出租屋里,不顾及他人休息半夜洗衣服,同宿舍,别人写作业自己要唱歌。
这些行为是放任自流自私自利,被人唾弃。
有自我约束的自由,才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我将此改为,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善良。
善良的人,发自内心的为别人好。
身边的人遇到好事情,真诚的祝福,他人遇到麻烦,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处处为他人着想,体谅周全。也能接受别人的好意,不故意推托。
让人舒服,相互都不亏欠。帮人时给人尊严,别人感谢时也诚心接纳。
不是把善良与付出当作筹码,只让他人感恩戴德,要知道福报是相互的,你来我往才是周全到位。
所谓: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毕竟谁也不想亏欠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