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rtz动物园@IT·互联网

法律遇上互联网

2017-01-14  本文已影响207人  余鹏飞

一堆废话

又到年终,每每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忙着回顾,回顾发生在过去一年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结在过去一年中的得和失。看着大家慷慨激昂的文字,看着大家对明年美好的期待,我也非常急切地想把我们过去经历的,或正在经历的,或即将经历的法律遇上互联网的那些事儿跟大家分享一下。

没有想象中美好

似乎在写这个标题的时候让我想起了13年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电影里的孕妇们费劲心机从北京跑到美国西雅图,为了生一个美国baby东躲西藏,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朋友,甚至远离了当初美好的想象,正如我们当下的法律+互联网。

过去的一年出现了太多的法律互联网产品,有的是以律所为背景成长起来,有的是紧跟互联网发展的律师跳出原有的圈子开始了创业路,还有的像我们这种不甘寂寞的情怀团队。无论是处于何种目的,到头来整个行业或者说法律+互联网都没有预想得那么美好,远方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和可能,还等着这群不平凡的普通人勇敢前行。无讼的1.2亿B轮融资,赢了网数千万的B轮融资,包括我们的天使轮,都给整个资本寒冬带来了一丝暖流,让资本和社会更加重视法律创业的同行者。

初心

在《明日世界的律师》中提到了司法接近权,当初我们的一群人聚集到一起也是想实现这个“小而美”的梦想,于是我们有了Swartz公司,一个想打破法律行业的信息差,让用户更了解法律,更懂法律,拥有司法接近权的互联网公司。基于此我们创建了第一个产品“推之”,一款基于微信服务号的H5应用,推之是由我们法律知识工程师将婚姻、劳动、交通三个部门法中常见的场景标准化,用户通过选择对应的实事标签最终生成基于用户事实的智能报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中搜索“推之”服务号进行体验。

推之

转型

16年初,我们启动了天使融资,当“推之”得到朋友认可,得到律师认可,得到律所认可时,我们以为天使轮的融资一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在小半年的融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走出去和行业更多的交流,与资本更多的交流,与用户更多的交流,慢慢发现我们的产品与当下的法律环境或者现状不太相符,面对于C端用户的法律产品复购率和获客成本是这个行业天生的痛点。

我们认为不是“推之”产品不好,在未来基础法律咨询智能化、自动化一定是用户和律师都能接受的产品形态,当然未来“推之”很可能会更加智能,但是在当下整个法律行业没有准备好,我们的用户没有准备好。

于是我们如壮士割腕般停止了面向C端用户的产品开发,开始探索推之在B端市场能有多大的潜能。

我们先后与成都的十多家律所以及北京昊京、元甲(北京最大的交通专业律所)律所进行了战略合作,将“推之”嵌入到他们的公众号为用户提供前端咨询,同时将用户的咨询行为数据发送到对应的律所管理者,为律所提供用户行为分析以及筛选潜在用户。

壮士般割腕一定会流血,这次的转型留下了太多的后遗症,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纠正团队成员的产品观念,也包括我在内,整个思维还停留在C端,考虑的问题冒出的想法还是没有转变,直到我们又一个产品“小之之”问世(还没来得及问世)让我意识到我们已经转型了,做的一切事情都需要以业务价值为导向。

价值

(小之之)智能专家系统可以看成是推之的高阶产品,在推之的基础之上自下而上的建设,全网采集和整理用户的法律咨询问题,在技术上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知识图谱通过开放式的语境,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答案,在用户体验上用自然语言的对话替代推之用户一步步繁琐的操作。

小之之

大家看到这两个截图是不是觉得很厉害,法律咨询机器人就此诞生,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我们在16年4月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开发,整个过程是非常曲折,讨论了无数种技术框架和具体场景也借助了腾讯和电子科大的技术实力完成了在婚姻领域的开放式问答平台,那个时候“某某(靠想象)”还没有开发出来,包括到现在个人认为技术层面(抛开业务场景)的含金量也没有“小之之”高。

但是,重点来了,不符合业务价值。“小之之”看起来非常智能,能解决用户提出的开放问题,如遇到她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开启闲聊模式为你匹配相应的答案,那又怎样呢?

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到业务价值,知识管理和人工智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在围绕B端用户的前提下怎么能够发挥出知识管理和人工智能的优势我们已经开始践行,期待两者碰撞出更美的花火。

敬请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