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瓜滋味》
在网上找东西。路过。又得缘看了一遍<<青木瓜滋味>>。
电影画面唯美,异国情调。童真十足。
丰富有质量的细节,看得人很满足。
真实越南,天气湿热无比。几年前曾经去过短驻了一个月。
初来就病倒。类似轻微中暑,头痛如同旁边坐着唐僧长时念咒。
满街摩托车,吵吵嚷嚷,喧闹不休。红绿灯一转换,每辆车没头没脑的集体狂奔向前。这股盲目的生命力,令人不敢小觑。在车与人的洪流里穿行,想起八十年代介绍我们大中华是自行车大国那类纪录片。
大街边挤挤挨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店在。似乎每个越南人都是小老板。据说越南是国穷民富,繁华地区家家都有黄金私产不菲老底。
街边的民宅,基本都是狹长髙拔如炮楼。七八十坪单间一层,三四层叠起来一独栋。一长条一长条竖着比肩接蹱。
门户前的台阶干净灰白,微微坡起。铁栅门紧闭,十分清净。阳台上却斜挑出三五苗翠竹,几篷绿植,或是一杆红花柳绿的娃娃衣服来。偶有主人,踩着框当哐当的凉拖,从幽暗阴凉的屋子里,一撩珠帘,面带微笑地走出门来。小家碧玉的情趣隨处可见。小天小地,愜意自得。
著名的冰咖啡自有风味。好喝。
但让顾客心情略违和的是,摊主会用劣质绿色塑料架子收齐杯与勺,收归后草草涮洗,就作罢。卫生程度,不可细想。路边摆着小板凳小桌,地摊售卖。各色人等骑着马路牙子,坦然举杯对饮。咖啡摊旁边即是车河人流,摩托车队列的呱噪声浪。整体气质剧烈的矛盾。
餐饮小店支出来的午饭外卖摊子,最好看。通常带展示玻璃柜,分类细致,高低有別,五彩纷呈。
笕菜碧绿欲滴,衬一抹水红根汁。
大虾烧的鲜红肥满,一双双卧在显眼的盘子里。
卤五花肉抱着丸子和熟黄大蒜,身怀绝技般蹲在酱色砂锅里。
盆菜旁边还有烧烤网络,在滋滋烙着巧克力色的叉烧,烤香了,大剪子剪成几块放到白米饭上,搭配金黄荷包蛋和蒜蓉凉拌脆瓜,临走,再往你盘中慷慨潇洒地淋上一大勺酸甜汁。越南人喜甜。
如果不想现浇,各种腐乳,小料,汤汁都有。佐料酱汁们用大小不一的塑料袋装好,细皮筋收口,白送你自己拿回家调理。
如此各类菜肴,将将出锅,配着雪白热腾腾的珍珠圆粒米一起,摆满一整个餐盘。满满当当,香味缭绕。好像端了一盘子舞娘,丰绕热闹,香艳得很。
心满意足的顾客,悉心的把满载的大餐盘端平举高,临出门又看见各种美味虾米鱼干,瓶瓶罐罐林立在侧,忍不住诱惑,又艰难地腾出一只手来再带一盒。
这里的女孩们白晳水嫩,苗条灵秀。法殖民遗风,大多爱穿低胸。其实和她们清秀乖顺的整体格调不符。打破成见的欣赏,倒是有种天真的撩拔。
本地男人就完全没得到水土灵性,常常黄黑矮小,大拇指关节深凹,如同亚洲版蓝精灵。
越南邮购新娘很有名,少少几万即可收人囊中。几年后腻了,还常被主人低价转手,命运悲惨。
贫寒者的聚集居住地带,背街小巷里常可见不少已成年的小儿麻痹患者,或肢体残缺者。很多。有的就沿街边屋檐下,窝在窄小竹床上晒太阳。想是医疗落后及战争的遗迹。
听当地人回忆,几十年前战乱纷飞,闽南沿海的孙子孙女是被爷爷挑在菜筐里,一路颠沛流离,逃难到这里,羁留下来。
有次在他们的出租车上,司机在唱机里放越南本土的音乐。绵软吚呀的女声,丝竹弦乐作背景。无心的乘客依然听出来了天涯沦落人的喟叹。那孤苦的飘零感,在软糯的语音旋律中格外清晰。此地独有,令人难忘。
怀念这个非亲非故的地方,擦身而过之地,似乎却于我有某种难以解释的,疼痛相连的了解。
还会再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