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系列

晋献公逼迫最好的儿子自尽,历史证明儿女的不幸大都来自糊涂的父母

2021-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长乐心晴

太子申生是晋献公的大儿子,并且素有贤德之名。也就是说这个儿子忠孝仁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赏。

谁家有个这样优秀的儿子,一般父母也许做梦都会笑醒。

但是晋献公对这个儿子却大为不满,他对这个儿子不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这个儿子干啥啥成功,几乎让人挑不出错来。

另外一个,因为他有了新宠骊姬,一心想改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所以申生就成了晋献公的眼中钉,肉中刺,一心想把申生除掉而后快。

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

这句话在晋献公这表现得淋漓尽致,何况太子申生素有美名,这也让晋献公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在晋献公百般逼迫,及骊姬的陷害之下,太子申生最终用悬梁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古人说:“欲令智昏,欲令智迷。”

利益越是集中的地方,越是容易产生剧烈的争斗。

晋献公自己迷恋权力地位,迷恋美色,不惜以牺牲自己儿子的生命为代价。

这么优秀的一个儿子身故以后,也并没有让晋献公感到任何的愧疚,反而对剩下的两个已经成年的儿子也进行了捕杀。

所以如果我们仔细读历史上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就会发现人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但是不懂慈爱的结果所造成的是不仅父子之间毫无亲情可言,兄弟之间为了争利,也开始了新一轮你死我活的争斗。

所以有了晋献公这样的爹,底下的子女就注定不会有好日子过。

骊姬的儿子奚齐虽然最得晋献公的宠爱,但是也没能逃脱被刺杀身死的结局。

如果在生活中,不幸有个只认利益的糊涂父母,那么作为孩子,一定要尽早地远离。

当自己足够强大,再回到父母身边,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就像晋献公其中一个儿子重耳,一看到自己的哥哥被逼死,就远远地逃到别国,才侥幸保存下来了自己的一条性命,这才有了后来的东山再起。

孔子教育自己的弟子曾子说:“面对父母的责打,要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父母做得并不全都是对的,这个真相在两千年前圣人已经揭示给后人了,所以面对父母的问题,自己也要学会去善巧方便地去面对。

太子申生虽然足够优秀,在仁义礼智信方面都被人所称道,但唯一欠缺的是面对未来重来的勇气。

书上说申生在晋献公的刁难下,已经厌倦了无休无止的争斗和杀戮,所以情愿自尽,也不愿意奔逃。

因为无论他逃到哪里去,晋献公依然会派人去追杀他。

这就是巨大的利益带来的可怕之处。

但是申生的离世也是对晋献公最大的报应,因为如果申生不死,很有可能会成为晋国的一代明君,晋国也会变得更为强大,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动乱和悲剧。

只是对于已经失去人性的晋献公来说,那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将权力地位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一个被欲望掌控的人生,注定要受到别人无情的蒙骗,美人骊姬就是那个骗术高手,将晋献公骗得团团转,只是这个骗子到最后虽然绞尽脑汁让自己的儿子登上了太子之位,但还是没有办法保住自己儿子的性命。

这么惨烈的因果循环,都是源自于人的欲望,都是为了追逐最高的利益所产生的一环扣一环的悲剧。

今天无数人还在以追求巨大利益为目标,但是请问你看到巨大利益后面带来的隐患了吗?

尤其是很多父母还在向孩子灌输,以后只要有钱,就不怕生活不好的这种理念。

但历史的经验早就告诉我们,只有利益,而没有德行的支撑,利益越大,危险就会越大。

今天孩子稀少,身为父母更想培养出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但是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观念,不懂得为孩子培养好的品行,不给他培养出处事的智慧,那么就算给孩子留下再多的财富,未来孩子依然会生活的很危险,不是吗?

不被欲望所迷,强大自己的心智,以利人利己为人生目标,这样的教育任何时候都应该是一条光明大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