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持钻作者创作园

127 读《寻找家园》后感

2020-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迟道浪子

苦难的心灵史

高尔泰的《寻找家园》,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一本漂泊中写的书,把意义的追寻化作文字的书。假如文字真如别人所说,可以治愈内心的悲痛,那么高尔泰也做到了,他用没有悲痛的文字表达了悲痛的情绪。所以才会有文字背后如此沉静的高尔泰。怪不得我感受到的只是文字背后的悲痛,仅仅可能是我自己认为的悲痛,而不是作者的悲痛。这悲痛似梦非梦,这是看清、看淡,然后沉静之后的后遗症,我喜欢这样的后遗症。

集体使我恐惧,我宁愿选择孤独,原来高尔泰就是我,我就是高尔泰。还记得《人间失格》的太宰治吗?太宰治就是我,我就是太宰治。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同时也看到自己的混沌、混浊,就像一滩充满污泥死水,动静越大,死水越混浊,越是看不清。

看着高尔泰的文字,清醒而沉静。“我籍以呼吸的“有序”,很可能是自欺欺人的童话。”这是多么清醒的领悟。或是,写作《寻找家园》就像墙上挖洞,挖开混沌之墙,血腥污泥深处,浸润着蔷薇色的天空,碑碣沉沉,花影朦胧,蓝火在荒沙里流动。不管似梦似幻,只听从心灵的声音,这是多么沉静的灵魂。这是一部涤荡灵魂的漂泊之作,无处安放的灵魂,撕咬出混沌的迷雾,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由于战争,从小就跟着家人开始逃亡,在大山深处,换来了些许的安宁和满足,但好景不长,外乱没有了,内乱开始了,比如大跃进,文革等等,都是糟蹋人的事件。

因着这些事件,似乎就注定了他不安定的一生。前30年的命运不属于他自己,属于那个年代,人性在那个年代里是赤裸裸的演绎,趋利避害得到完美的诠释,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来自于三个主义,毛马列主义,人们活在主义里,活在面目全非里,活在颠沛流离里,活在动物性里。

那个年代似乎对生命没有什么敬畏感,人如动物,活着实属不易,需要智慧和顽强的生命力。高尔泰在文中叙述了很多人物,都是与他自己的命运关联的人,都是经历相同的年代,有着相同遭遇,却有着不同特点和思想的人,文中有句话,我记忆很深刻,‘’只要活着,一切都有了意义。‘’多么卑微的希望,在那个年代却显得那么难,很多人没有熬到最后,在作者所呆过的地方就死了那么多人,包括自己的妻子和亲人。

可以想象,在中国的其他大地上能好到哪里去呢。后来的经历稍微好一点,社会在进步嘛。就这样一边寻找着,一边失去着,始终无处安放自己的心灵,最后想方设法去美国,而女儿却自己在去美国的途中旧病复发死掉。多么沉重的打击,但沉重却没有悲伤,就像一直喝一杯苦水,喝多了也就不觉得苦了。一生漂泊,只为找到曾经失去的自己。失去的岁月。

异国他乡,也许更有漂泊感,但又能到哪里去呢?从作者的文字里,你找不到痛苦和悲伤情绪,痛苦和悲伤只在我们的感受里,这是我最敬佩的地方,没悲伤和痛苦的文字,但文字背后却又悲伤的情绪,只为给我们沉静的力量。经历过如此人生的人,还有什么是看不透、看不穿的呢?岁月沉淀下来或许只有那份泰然自若的坚强和沉静了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