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绛老先生简单淡然的世界
虚空有尽,欲望无穷,多少人一朝贪念起,迷失名利场;多少人又执着于外物,抱怨世界纷繁芜杂。在这浮华的人间,名和利似乎成了人们最关心的东西,即使不是最关心,也成了无法漠视的存在。
有人说,复杂世事下,不是我喜欢追名逐利,而是这个社会看重。不可否认,我们评判一个人时,会下意识地关注他的财富、成就、社会地位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表面的东西可以反映出他的某些特质,只是这些并不是全部,我们为何偏偏要活在别人的视线之下?
其实,人生的底色是简单,幸福不在于福足,而在于满足!早在少女时代杨绛便知晓了这般道理。
那时年幼,她虽然懵懵懂懂,却已经懂得感知细微的情绪变化,九死一生的父亲慢慢地痊愈了,家里的氛围也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祥和与安宁,小杨绛依靠着父母坚实而温暖的臂膀,继续着简单而绚烂的人生旅程。
她在慢慢长大,接受着爱与知识的滋养。当然,生活的简单与纯粹,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开明的父亲决定把她送到上海启明女校学习,因为那里不仅教学好,管束严,而且能为学生打好中文、外文基础。
曾经,杨荫杭先后将杨绛的二姑妈、堂姐、大姐、二姐送进了启明女校,这一次轮到了他最宝贝的小女儿杨绛,他要送她去那里学习更多新鲜而进步的知识。
听到这个清息,杨绛是期待的,那个年纪的小孩子,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她想要看更多的风景,听更多的故事,只是她也是不舍的,舍不得父母,舍不得温暖的家。
那时,母亲专门为她备好了一个小箱子,还给了她一枚崭新的银圆,长这么大,杨绛哪里拥有过这么多“财产”,平日里不过问母亲要几个铜板买东西。可这一次,母亲给了她闪亮的银圆,这是只属于她的,印刻下深深的挂念。
聪慧如她,自然懂得母亲的心意,这枚银圆成了她的宝贝,她用自己最爱的细麻纱手绢儿细细包好,藏进上衣左边的口袋,就这样,她离开了家,离开了熟悉的亲人,踏上了悠远的求学之路。
我们是否还记得第一次离家的模样,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分离,那是成长和独立的必经之路。不舍的目光,缱绻的眷恋,告别和嘱托将思念拉长。
读到此处,木妈忆起送女儿离家读书时,女儿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她也是不适应的,心里是想爸爸妈妈的,懂事的乖孩子却不表露一点点出来,今天才知会了女儿心意,担心爸妈更加想念牵挂她。
女儿第一次离家时,我努力克制着想她,可这想念却疯狂的缠绕着,挥之不去,黑夜里更加想她,我的宝贝第一次出门适应吗?妈妈在想她,她是不是也在想妈妈呢?是不是妈妈说了,“好孩子,你是要长大的,必须的离开爸妈去成长,某一天要独立的。”
宝贝是不是躲着哭?也要坚强勇敢的长大,母女连心她一定是想妈妈了的,黑夜里,我在大街上游走着,就想赶走这想念,妈妈在想念里成长,宝贝也在想念里成长。
游走到了街的这一边,迎面走来了女儿的爸爸,他一笑,“女儿第一次沒在家,我们总觉得掉了什么?”这笑有点涩涩的,傻爸爸也想女儿了,是哟,小家伙在家里叽叽喳喳时,家里有她甜甜的欢乐,她就是这个家幸福快乐的纽带。
女儿爸爸一笑,“回家,明天买个手机女儿,女儿想爸妈时可以打电话,我们也可以听到她的声音。“好,”我点着头答应着女儿爸爸。
这是我们三个人的幸福,女儿,妈妈,爸爸,不羡慕任何,就要这简单相伴的幸福,这样就很快乐。
温柔的文字里有我们三个人的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