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仪式感
前几天看到微博上的一段视频,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女生坚持每天分开之前拥抱男生九次。开始两个人都觉得这样很好,直到有一天,男生着急去上班,女生依然撒娇要抱男生九次。男生终于不耐烦地冲她吼道:“你有完没完?其实我很烦你这个样子。”
在ins上有一对很火的韩国夫妇,他们俩很有意思。每天都要在自家门前照一张合照,两个人穿着风格一致的衣服,露出一样幸福的笑容。男人长得不算英俊,女人出落得不够吸睛。但依然吸粉无数。
两种做法里都有我们常说的“仪式感”,但却各有各的侧重点。第一种重在“式”,忽视“仪”,一板一眼地作恩爱,第二种以“式”衬“仪”,有模有样地真腻歪。
姑且将前者叫做“形式感”,这样更为恰切。因为我是这么理解仪式感的。仪式感是由“仪”和“式”两部分构成,“仪”可作“姿态,态度,礼节”解,“式”则顾名思义,意为“形式”。
若没有基本的态度礼节去贯彻形式,则只能称为形式主义,形式无仪,则无生气。像第一种情况之下的情侣,女方态度诚恳,却忽略了男方的感受的情况下生拉硬扯,堂而皇之地去强加自以为是的“仪式感”,没了尊重,失了分寸,不好意思,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不是我以为的以为。
反之,若没有实在的具体形式去体现态度,那态度则永远不会落到实处,也谈不上有可以暖人的温度。我们为什么会喜欢那对韩国夫妇?因为他们在一起那样开朗舒心地笑,因为他们通过彼此都能接受的每日拍照签到这种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幸福,因为他们通过那样一种简单的但我们却忽略掉的形式提醒我们生活的情趣和别致。
仪式感少了仪缺了式都不成样子。就以上的例子来说,恋爱中的两个人怎么去恰如其分地把握仪式感?我想,既然两个人喜欢彼此的态度肯定是存在的,那么关键就是要找到一种尊重双方意愿彼此都可接受的形式,然后两个人铁了心去郑重其事地坚持。丝毫不做作,一点也不勉强,不偏不倚地用那些小小的仪式感去在平淡的生活中彰显浪漫。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婚礼有没有必要办?到最后导师结辩的时候张泉灵说她和她老公在生活当中有一种仪式感,她老公打呼的时候她去客厅睡,她下班回来晚了可以去客厅睡,但是,吵完架之后绝对要在一张床上睡。罗振宇说他和他老婆也有一种仪式感,就是两个人早上谁先起床就给对方挤牙膏。我跟L坚持矛盾不过夜,当天解决。
看完这一段心里很暖,突然觉得生活就像是一件衣服,即便有一天它破了个洞,没关系啊,那我们就给它补上一个绣了花的好看的补丁。仪式感就是我们缝补时的针线,将我们那一刻的释怀,慎重,珍视固定成为实实在在的针脚,可视化那份美好。
工作之后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觉得生活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个人生活常常将自己填塞地一点空隙都不留,或许仪式感就是用来备份这些信息的硬盘,我们细心筛选,将美好的部分保存在里面。
每天读取,每日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