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读书读书笔记

浅悟《道德经》

2018-11-27  本文已影响155人  而今惑浅

老子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01 

穿越千年的智慧

每每想起老子,脑海里便浮现出一个慈祥和蔼的老者形象,他于云端之上笑容温和地看着这浮世繁华,眼神却清明透彻,拥有看穿人心和灵魂的力量,仿佛世间一切都逃不脱他那双带着与世无争的平静却又闪着智慧光芒的双眸。

高中时每次遇到苦思冥想也毫无头绪的题目时,老师总要提醒我们:把题拿远一些,别被它束缚思路,跳出那道题,你就想明白了。同样的道理,困在人生的局里时,唯有跳出那困局,以局外人的身份冷静思考,才能慢慢走出来。我想,老子正是那个能够站在旁观者高度思考问题的智者吧,因此才能顾全大局,透过现象而看其本质,把万事万物看得那样了然于心。

老子的大智慧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但仔细品读他的言论,我似乎找到了一丝线索:他在教我如何在得意时保持谨慎而不大意,又如何在失意时保持镇静而不气馁。


02 

少则得,多则惑

年少轻狂的人们在忙着拼命争取,哪里有人听得进这句话啊——直到他们走到人生的第三道大坎:老年,血气既衰的老年,戒之在得。有些明了的人想起老子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及时刹车,适可而止,把握住分寸,开始学习做人生的减法,将所谓的名利抛之脑后,安心退回家中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抑或是沉浸于自己的喜好之中,例如象棋、麻将、京剧乃至诗词歌赋、文学研究,更甚者会著书立作、笔耕不辍,总之他们都跟随内心、悠闲自得。可偏偏有些舍不得放下的人,依旧热衷于追求不属于自己的身外之物,最终落得不能安享晚年的悲凉结局。

人总是不可避免地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进行选择,然而现在人们却普遍患上了“选择困难症”。说白了,就是太过贪心了,想要的太多,每一条路上的风景都想领略,最后反而什么都得不到,也没能走好脚下的路。

我记得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老师曾如此讲过:“在就业初期,新人们缺乏经验,不要着急,此时慢就是快,少就是多。”因为草草完成一百项任务却漏洞百出,反倒不如精心完成一项出色的任务能更得老板赏识。借用国学经典导读课老师的话:“人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提醒我们勿要贪多,越是面临诸多诱惑,越是要时刻谨记着:少则得,多则惑。


03

功遂身退,天之道

这被奉为人生箴言的宝贵七字。老子强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他赞美水,因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历史也在向我们一遍遍演示“功成身退”所蕴含的大智慧。范蠡用及时退出换得携佳人云游四方,后又叱咤商界,好不快活;文仲却在灭吴后自觉功高,不听从范蠡劝告继续留下为臣,最终被勾践不容,受赐剑自刎而死。被称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机智谋划,文韬武略,为刘邦打下大汉江山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而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却不懂得收敛光芒,功高震主,最终为帝王所排挤,被吕后诱杀于宫内,并灭其三族。

因此,汲取几千年的智慧,选择在最适合的时机身退,既可成就“功”,也可流传“名”。


04
祸福相依

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相依,互生互长。上帝给你关上了门,却让你发现一扇别有洞天的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命运给你的所有礼物,其实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那个老人意外收获的一匹宝马,让自己的儿子因此摔伤了腿,也因此而无需参军,侥幸存活下来。因福生祸,也由祸得福。福祸相倚,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最深刻的一个道理。

粗心的我总是会丢三落四,那次不小心弄丢了可以在宿舍楼里打水的水卡,不得不每天辛苦地跑到楼下公共开水房去打水。因为水卡都是按时计费,所以相同时间里水流越大、流速越快越省钱。通过对比我发现楼里的水不仅水流小、流速慢,而且每秒钟的费用还很高,打一壶水的话流速快时要五角钱,慢时能达到一块多;而楼下的水一般水流都很大,流速快时打壶水只要一角钱,即便慢时也才两毛多钱。一次倒是差不出什么,但是四年这么算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呢!而且,我们对热水的需求大部分是洗漱用水,尤其是冬天,用几块钱一壶的热水洗衣服总有种暴殄天物的罪恶感。这一发现让我不禁为自己无意间节省出些许零花钱的机智点个赞,后来水卡找到后,也依然坚持除了喝的水都会不嫌麻烦地大老远下楼打水。我记得当时水卡丢了脑子里第一时间蹦出来的就是老子的这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以,水卡丢了我也没有多难过,反倒因此变得细心了许多。这可能是件很小的事,却教会了我:记住教训,但不执着于失去;得到时别高兴太早,失去时别哭得太痛。


05
思想精华:朴素辩证法

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相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可相互转化,相反相成;所以,凡事无绝对,要讲究个度,否则物极必反。这一思想被应用到各种领域:音乐中讲究“休指”;绘画中注重“留白”;诗词中强调“韵外之旨”,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生活中也常常说“事不可太过,话不可太满;今日留一物,他日好相见”,这都在诠释着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精妙所在,无为而无不为


06
致虚极,守静笃

古往今来,每一个渴望活得洒脱的人啊,无不在践行着老子的智慧。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丰子恺在《不宠无惊过一生》中讲到:“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安好。”他们都在遵照老子的教诲,不断锤炼自己的内心,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终得修炼成宠辱不惊。而世人多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凡夫俗子,不断为名为利所困、为情为欲所扰,所以,人终其一生都在与自己作斗争,一个人的内战也照样血流成河,努力学习着收心,练习着放下,以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至高境界。

那个传言中骑青牛西去、终无所踪的神秘老人,只留给后人一个猜不出答案的千古谜团和一泓流传千年而不竭的智慧甘泉。拜读老子的《道德经》,我庆幸它能给我迷茫无措的双眼中注入几丝澄澈透明,让我在未来的人生漫漫长路上虽遇坎坷却能不忘初心地继续坚定前进,足矣。

以上,与君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