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长亭送别》赏析

2024-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阳光正好_27cd

      王实甫,名德信,元朝大都人。年青时曾作过县官,声誉很好。后来升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不适应官场,40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久就完成了不朽的剧作《西厢记》。他共编撰杂剧14种,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正宫】端正好选自自该剧第四本第三折。

【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正宫】是宫调,曲牌是端正好。用典: 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离人:处于离别中的人。化用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句:“点点是,离人泪。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情景交融:本词借由一组意象“碧云悠悠的天空、黄花纷纷的大地、烈烈西风、南飞大雁”渲染了暮秋景色的萧瑟凄凉氛围,烘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在“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中“染”和“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词妙在何处?本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格?“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融情于景,使景物融入离愁,表达出离人沉郁忧伤的感情。“醉”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这两句运用了设问、拟人、夸张等修辞格。

      【端正好】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前五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图画。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采用了夸张手法,表现了她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一个“染”字、一个“醉”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创造出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