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蕊薹草】莎草科,薹草属
学名:Carex ypsilandraefolia Wang et Tang;
别名:丫蕊苔草、U药花属叶薹草。
根状茎木质。秆丛生,侧生,柔弱,高15-20厘米,粗约1毫米,三棱形,疏被短粗毛,后渐无毛,基部具淡褐色的叶鞘。
叶基生和秆生;基生叶数枚丛生,叶片带形或带状椭圆形,长15-25厘米,宽1.5-3厘米,质薄,两面无毛,基部渐狭并下延,边缘疏生刺毛,后变无毛,顶端渐尖;叶柄长1-10厘米,基部被淡褐色的叶鞘所包,上部具叶基下延形成的狭翅;秆生叶常不存在,如存在则呈佛焰苞状,膜质,褐色,无毛或有时疏被短柔毛。
苞片佛焰苞状,与秆生叶几同型。
圆锥花序简单,通常只存1个顶生的支花序,较少有1-2个侧生者,轮廓为三角状卵形,长1.5-3厘米,宽2-3厘米;支花序柄纤细,长1一3厘米,疏被短柔毛;小苞片鳞片状,披针形,长3-7毫米,膜质,淡黄白色,密生褐色斑点和短线。
小穗从囊状、内无花的枝先出叶中生出,1-10余枚,长圆状圆柱形,长7-10毫米,两性,雄雌顺序。
雄花部分的轮廓为长圆状圆柱形,与雌花部分近等长;雌花部分有3-8朵花;小穗柄纤细,长约2毫米。雄花鳞片披针形,长3-4毫米,顶端渐尖,淡褐白色,密生褐色斑点和短线,有1条中脉;雌花鳞片披针形,长2-3毫米,顶端急尖,膜质,淡褐白色,有密的褐色的斑点和短线,无毛,有1条中脉。
果囊开展,菱状卵形或椭圆形,钝三棱形,长3.5-4毫米,膜质,淡褐白色,有密的褐色斑点和短线,腹面具2侧脉,基部几无柄,顶端收缩成长喙,喙长为果囊的1/2或稍短,喙口斜截形。
小坚果近卵形,三棱形,长1.5-2毫米,成熟时褐色;花柱基部增粗,柱头3个。
花果期5-11月。
产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生于林下或山坡阴湿处,海拔700-1650米。
(摘自《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