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读书笔记

2019-07-20  本文已影响53人  朱明代月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可以说是我读过的最好一本结构主义入门读物,如果对结构主义一无所知想略有了解,或者瞎读了几本完全摸不着门路,这本书非常适合阅读。个人以为,本书的精华在第一章导言部分以及各章的衔接部分,作者不仅清晰概述了结构主义的起源和理念,而且阐述清楚了结构主义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和联系。

学术界公认的结构主义先驱是创建现代语言学的索绪尔,而作者则将结构主义的起源提前到了1725年维柯的《新科学》。18世纪是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 而维柯提出的新科学是指人类社会的科学,或者说“人的物理学”。维柯认为,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原始人”,就会发现他们不是野蛮无知的,而是本能地具有“诗性的智慧”,可以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并且创造出象征和神话,这是一种形成结构的能力。人创造神话、社会制度,实际上他创造他所感知到的整个世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创造了他自己。这种不断创造的可认知的、可重复的形式,就是结构主义者所称的“结构”。

皮亚杰给结构做出如下定义,人们可以在一些实体的排列组合中观察到结构,这种排列组合体现以下概念:

结构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对结构的感知和描绘。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是对现代物理学的促进,也可以说是其产物。自量子力学诞生以来,古典的认知图景被打破,这种古典认知假设有一个纯粹客观的世界,在这个美好的乌托邦中,所有物体都是纯粹的客体,我们通过感觉经验、科学研究来对这些客体分门别类,从而获得一些纯粹客观、绝对正确的知识。然而量子力学告诉我们,观测本身就会影响到结果,对实体完全客观的感受是不可能的。因此,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这种关系成了唯一能被观察到的东西,它成了现实本身的材料。

这种世界是由各种关系构成而不是由事物构成的观念,就是结构主义者的第一准则。因此,结构主义者的最终目标是永恒的结构,世界的结构、社会的结构,最终指向心灵的结构。所以结构主义最先在对语言的研究和对人的研究中发展成熟,并不是什么偶然的事情。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比语言学和人类学更接近心灵的永恒结构。

第二部分语言学和人类学,介绍了索绪尔、美国结构语言学和列维-斯特劳斯。关于索绪尔在我的另一篇《索绪尔》读书笔记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我一开始对本书的章节划分感到困惑,为何要在这里将语言学和人类学归为一个部分。原因也许是,结构人类学是结构主义应用于人文社科领域的先锋。作者在书中很自然地从语言学过渡到了人类学:语言中暗含的形式结构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时间和空间的世界其实是一个连续系统,没有固定的不可改变的疆界,每一种语言都按照自己特有的结构来划分和译解时空世界。将此观点稍加扩展,就可以知道,构成文化的整个社会行为领域也表现了一种按照语言模式进行编码的活动,事实上,它自身本身可能就是一种语言。于是,社会行为语言就成了结构主义人类学家所研究的内容。

第三部分文学的结构,介绍了俄国形式主义学派、雅各布森、格雷马斯、托多罗夫、罗兰·巴特等等。上述几个人都是结构主义的巨头(还有两个巨头,雅克·拉康和福柯,可能因为他们不怎么涉猎文本分析吧,所以作者在这一章忽略了他们),这一部分对他们的介绍很适合在拜读他们的著作前阅读。可惜的是,对罗兰·巴特的介绍偏向写作和文学领域,而这对于建树颇丰的罗兰·巴特仅仅是成就之一而已。

第四部分符号科学,前一章按照人物顺序,这一章则把他们做了横向比较,从中隐约可以看到符号学的基本脉络:皮尔士、雅各布森等人对索绪尔的语言学观念做了各种分析和变种,罗兰·巴特发展文本分析并逐渐向解构主义过渡,德里达提出新的语法学重新定义写作的本质。

最后记录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小思考。结构暗含内容,媒介影响信息,在我有了想入门结构主义的想法后,我没有去找相关的公开课视频资料(视觉符号,听觉符号),没有找结构主义爱好者电话交流(听觉符号),而是一头扎到书本里(文本符号),并且此时此刻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我不是尝试把对结构主义的了解说出来画出来而是写出来。也许我在选择这些符号系统的时候,无论结果,就已经深刻影响了结构主义这一范畴在我的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