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vs事业女性,哪个才是女性的最终选择?

2018-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朋恩日托中心

作为一名现代女性,

大家的普遍要求就是思想独立,并且有自己理想,

在职场也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可是当结完婚生完孩子后,

却不得不面临着是继续上班,

还是自己在家做全职太太在家带孩子的问题。

在这里,小恩实名表示不赞同!

很多人说,女人因为生理构造是延续生命的那一方,

从一开始就肩负起要生孩子的使命。

既然迟早都要生孩子,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业上,职场上,

像男人一样要求自己,拼命厮杀。

对于这种论调,小恩只想说:

生孩子是权利不是义务,

女人们拼命想工作,像男人一样要求自己,

是为了给自己选择的权利!

可以选择不生小孩,可以不依靠男人,

把命运尽可能放在自己手里!

01

女性工作不会影响孩子成长

01

就“职场妈妈是否对孩子有负面影响”这个论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研究者们就开始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他们发现:

妈妈离家去工作,对孩子的数学能力、语言能力、行为控制没有负面影响。

一位叫做Judith Warner的学者,就通过自己长达八年的研究,写了一本书《Perfect Madness》,书中揭示了这样一个结果:

妈妈从事全职或半职工作,并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以及她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简而言之,就是全职妈妈无功,职场妈妈无过。女性可以在做全职工作的同时,既让自己充实快乐,也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对于“孩子太早进入托儿所,是否对未来发展有不利影响”的社会争论,研究者也做了更为细致的实验。结果发现,两者在智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没有差别。

同样的实验在1988年和1996年被再次进行,依然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02

孩子远比我们认为的通情达理

02

大人总是站在自己的视角,为孩子进行所谓的“为你好”的辩护,却往往忽略了真正当事人的想法。

那么,孩子们对于妈妈离开自己去工作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上世纪90年代,学者Ellen Galinsky的一项研究就通过询问孩子的方式,来考察他们对于妈妈工作的看法。

被询问的孩子年龄跨度是8岁到18岁,而且他们的父母都有工作。

研究人员让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关于父母工作对你自己的影响,你最希望他们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变?

这些孩子的父母都以为,孩子会回答“我希望他们能多陪陪我”,或者“我不喜欢他们都去工作”。

然而孩子的回答令他们感动又惊喜,排名第一的答案是“希望父母不要那么累,能少点压力”,排名第二的是“希望父母能多挣点钱”,第三位才是“希望他们多陪陪我”。

在给出第三种回答的孩子中,他们其实更希望爸爸能多多陪伴自己,而不是妈妈。

这项研究还发现,孩子们要比大人想得通情达理。事实上,他们其实是理解“父母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养家”这个道理的。同时他们也明白,自己之所以有享用不尽的零食、玩具,以及优质教育、旅游机会和社交活动,正是得益于父母的工作。

研究人员还让这些孩子给父母打分,结果证实:家有全职妈妈的孩子,和父母都在工作的孩子,打出的分数没有什么区别。

03

比陪伴更重要的是家庭财富和资源

03

如果我们再思考地深入一点,还可以在这个话题背后,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试想一下,当人们质疑职场妈妈的工作对孩子不利时,其实背后就隐含了一个假设:妈妈对孩子的长期陪伴和亲自教育,才是对孩子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但如果拿这个论点去问经济学教授们,很可能就会遭到质疑:什么才是对孩子未来更重要的因素?你又如何证明它呢?

所以,秉着对事实的执着,和对科学严谨性的追求,经济学家们又开始研究:比起妈妈是否全职陪伴孩子,还有什么因素,对孩子的发展更加重要呢?

他们发现:对于孩子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并非“妈妈是否全职陪伴”,而是家庭是否具有支持孩子接受教育、受到良好照料,以及提供其他有利于孩子潜能开发的条件。

简单地说,家庭收入和资源多寡,才是影响孩子未来长期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04

绝大多数的工薪家庭,并没有给女性自由选择的权利

04

不可否认,社会中有很多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但是中等或者低等的家庭更多,如果减少一个家庭生产力的来源,对很多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社会中很多前车之鉴的警世名言:没有经济独立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不高。所以对于女性来说,孩子并不是唯一的生活价值。

最后,小恩用一句话来概括:

英雄是自己成为英雄的,苍蝇是自己成为苍蝇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