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史205:光孝慧觉

2021-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周脖通

第五十一节 光孝慧觉

在赵州从谂禅师的一帮弟子中,光孝慧觉禅师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并且还因为善能应对,被江湖中人尊称为觉铁嘴。

慧觉禅师,其个人资料已经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所以今天的我们对其早期履历知之甚少。

慧觉禅师从赵州从谂禅师那里获得毕业证书后,便进入江湖四处游历。

这一天,慧觉禅师来到了江西抚州市崇寿寺,参访大名鼎鼎的法眼文益禅师。

两人见面后,文益禅师问道:“近离甚处?”

慧觉禅师道:“赵州。”

文益禅师道:“承闻赵州有庭前柏树子话,是否?”

慧觉禅师道:“无?”

文益禅师道:“往来皆谓: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曰:‘庭前柏树子。’上座何得言无?”

慧觉禅师道:“先师实无此语,和尚莫谤先师好。”

文益禅师一听,不由得赞赏道:“真狮子儿。”

古代僧人来到某处参访,一般情况下,本地的禅师都会问对方是从哪里来的,师父是谁。所以文益禅师也依例抛个问端道,你从哪里来的呢?

对此,慧觉禅师老老实实的回答道,赵州。慧觉禅师如此回答,实乃千虚不如一实也。

赵州二字,既点名了地名,也给对方说明了自己的师父是谁。在古时候,人们通常都会用禅师所在的地方或者寺院名来代指这位禅师。特别是有名的大宗师,更是会独占这个地名或者寺院名。比如僧人一提赵州,大家就知道是说赵州从谂禅师,一说临济,大家就知道是说临济义玄禅师,一说云门,大家就知道是云门文偃禅师,这在江湖中已经是一件约定俗成的事情了。

赵州从谂禅师那是中国禅宗史上最为顶尖的大师之一,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很多禅语就已经传遍天下,成为了所有禅客必须讨论的话题。

所以文益禅师听到慧觉禅师是从赵州来的,马上就用从谂禅师的公案问道,听说从谂禅师有“庭前柏树子”公案,是吗?

慧觉禅师一听,赶紧否认道,没有的事。

文益禅师马上逼问道,天下来来往往的禅客们都在传言曾经有僧人问从谂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从谂禅师回答道庭前柏树子。你怎么说你师父没有说过这个话呢?

面对文益禅师的逼拶,慧觉禅师马上回应道,从谂师父实无此语,你可不要诽谤我的师父啊。

从谂禅师的“庭前柏树子”公案自从产生后,便立即传遍天下,令江湖中人热议不已。可是,对于这样一个人人皆知的公案,慧觉禅师却斩钉截铁的对文益禅师道,我的师父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你可不能诽谤我的师父啊。

可是慧觉禅师为什么要否认从谂禅师所说的人人皆知的话呢?

从谂禅师用庭前柏树子之语来回答僧人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之问,只是一期方便而已。须知,不论是佛祖之经论,还是禅师之言教,都只是一根根指月之指而已,对于这一根根的手指,任何人都不能执滞不放的。

而从谂禅师庭前柏树子之语产生后,江湖中人那是热议不已,而且一个个都把从谂禅师的禅语当作金科玉律,当作口头禅挂在嘴边不放。这不但是执指为月,也不符合禅之精神。因为禅,那是绝对不能执滞于一机一境的。若有所执,则被所执之物所缚也。而禅,也就失去了活力和生机,从而变成死物了。

故此,慧觉禅师为了拔掉禅人心中所执所蕴之物,不得不坚决否认自己的师父说过那样的话。因为禅,是要解黏去缚的。所以,哪怕是自己师父所说的万分高明的话,也得拔除掉才是。

所以道眼通明的文益禅师听了慧觉禅师的话后,立即赞赏道,你实在是个宗门狮子,善能哮吼啊。

经过大名鼎鼎的文益禅师如此赞赏后,江湖中人从此后也就以觉铁嘴来尊称慧觉禅师了。

对于这个公案,南北宋交际间的大慧宗杲禅师评唱道:“若道有此语,错过觉铁嘴。若道无此语,又错过法眼。若两边俱不涉,又错过赵州。直饶总不恁么,别有透脱一路,入地狱如箭射。”

南北宋交际间的龙翔士珪禅师评唱道:“觉铁嘴名不虚得,只是不曾梦见赵州。”

南北宋交际间的大洪守遂禅师作偈评唱道:

赵州无语几人知,江北江南见者稀。

山寺桃花复何在,相逢空爱白公诗。


慧觉禅师在江湖中游历一番后,便来到了江苏扬州城东边的光孝院弘法。

这一天,有僧人参问道:“一棒打破虚空时如何?”

慧寂禅师道:“困即歇去。”

从古至今,绝大多数僧人一提起禅,都会不由自主的往奇妙处高远处深奥处不可思议处着眼。所以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以及和别人之问答中,都会在玄妙处出格处下手的。

这个僧人也不例外,所以他见到慧觉禅师便问道,一棒打破虚空时如何?

《楞严经》曰:“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

一棒打破虚空,虚空自然粉碎,虚空粉碎,则真常显露。

一棒打破虚空,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的招数。

而有人能一棒打破虚空,此人之功夫也是高深玄妙的。

不过,对于这个僧人的问题,慧觉禅师却根本不在常人的思路上考量,也不顺着他的语路而入,而是平静的对他道,你要是困了的话,就歇息去吧。

慧觉禅师“困即歇去”之语,那是一语双关啊。既是在关心此僧的身体,更是在批评此僧青天白日一见面就说出如此话语,是不是犯困了在这里说什么梦话啊,你如果犯困了,就下去歇息清醒清醒吧。

你往高深玄妙处着眼,我就往平实易懂处下手。所以慧觉禅师此语,实在有捏转鼻头之功。只是不知这僧能否在慧觉禅师言下有所领悟。

这一天,慧觉禅师带领着僧众们从大堂出来,刚一看见露柱,慧觉禅师立即合掌道:“不审世尊。”

旁边的僧人赶紧提醒道:“师父,是露柱。”

慧觉禅师不由得道:“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对于一个寺院的当家师父而言,为了自己的学生能早日悟道,他一定会利用一切事物来开示学生的。

所以当慧觉禅师带领着僧众们走出大堂看见露柱的时候,慧觉禅师立即对着露柱合掌作礼道,世尊你好。

可惜,旁边的僧人没有领会慧觉禅师的开示,便上前提醒慧觉禅师道,师父,这是露柱,不是佛祖哦。

在此时,慧觉禅师难道是老眼昏花连露柱都认不得了吗?又甚或是慧觉禅师神经错乱把露柱当作佛祖礼拜?

所谓法身无相,应物现形。那么万事万物哪样不能显露法身呢?既如此,露柱同样可以显露法身啊。

若论佛,难道只有香案上供奉着的才是佛吗?

况且佛之法身遍满虚空,大千世界何处无佛呢?

既如此,我对着露柱礼拜问候,又有何不可呢?莫非你还能找出一个无佛之处来吗?

“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出自晚唐诗人杜荀鹤之《闻子规》。

所以,当看到身边的僧人不能领悟自己的禅意,慧觉禅师于是借用杜荀鹤的诗句感慨道,就算是我说得再多乃至于把嘴皮说破了也没用啊,算了吧,与其把嘴皮说破出血,还不如闭口不言老实过日好些。

看来,面对不开窍的弟子,再高明的师父也有无奈之时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