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表达的了解有多少
过去,我天真地以为,每个人的表达方式,是由性格决定的。性格开放的人,就会用直接的需要表达,性格内向的人,就会相对比较委婉一些。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表达,是一个技能;学会表达,应该是我们大家都要学会掌握的技能!
曾经,我做了一次很有趣又印象特别深刻的尝试。
在我的记忆中,只经历过一次面试,而且那时候的面试环境并不让人紧张也没有特别的正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没有经历过向面试官展现自己表达自己并且具有严谨性及选拔性的面试。
在一次的公开课学习中,老师出了一道关于面试的题,应聘者所阐述的内容与他所要应聘的职位完全无关。为此,老师根据他的内容现场进行改写。听老师改写后,仿佛觉得好像面试也没那么难。
接着,我尝试自己作为应聘者模仿老师再表达一次,当下我就懵了。一来,我并不能像老师一般流利通顺地去表达所有的要点;二来,我也没有办法将学习技能与工作有效地衔接。
这个尝试,让我明白了两个道理: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表达是需要学习的,它比你想象中要重要些!
我想,过去很多人都没有真正地思考过:什么是表达?表达的意义是什么?的确,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人教我们要如何做到有效表达。
我们再回头去看看自己的学生时代,坐在教室前面几排位置的,即使称不上是学霸,但都是相对爱学习的同学。每当老师问问题时,前面几排的同学都相对比较积极发言,而后面的同学通常都会低着头,甚至恨不得把头埋进桌子底下。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敢表达。
表达,是什么?表达,是将自己能用的东西所掌握的知识信息表达清楚,以达到目的。它不是单一的呈现,而是整体的呈现,包括:着装,眼神,动作,语言,表情,文字等多种形式。
所以,当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例如:当进行一场辩论赛的时候,我的目的不是和对手死磕,而是要说服观众和评委,让他们相信“你是那个值得相信的人”;当我想改变他人行为的时候,我的目的不是指责他人,而是想办法和他一起达到目标行为。
这就是表达的意义,确定并有效地表达我们所想要表达的重点以达成目的。一旦脱离重点,表达的结果便会受到阻碍或影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表达无处不在。当我们劝说父母不要做某事时,当我们说服朋友一起去做某事时,当我们和同事沟通工作时……很多的场景,如果在表达过程中出现问题,即使道理没错话错了,给对方的感觉依然会是指责或者对着干。 这样的沟通多半是无效的,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结果。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每个人都不想丧失对生活的控制权。所以,在日常沟通活动中,我们常常都会用“我想……”“我希望……”“我认为……”等语言。如果这些语言使用场景不合适,就会让别人觉得你是想改变我,于是会让他们产生抵触的情绪。
学会表达所以,当我们想要改变别人行为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运用表达的技巧,还要让对方觉得是他想要改变。
例如:当朋友吃太多上火的东西导致持续咳嗽时,如果你说:“叫你不要吃那么多上火的东西啦!”这种带有指责性的劝说通常是无效的。如果你说:“看你一直咳嗽,这样对嗓子不好,吃个润喉糖吧”,朋友通常比较接受并反思。两种方法,都是站在为朋友好的角度,但表达不一样,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表达,不是要让所有人都满意,而是要表达重点,以达成目的。学会表达的技能,才能让自己与他人更好的沟通,也能更好地去表现自己和展现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