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即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课程,几天前召开了义工培训会,我听了回放后主动联系郑老师要求加入义工团队。虽然这样每周要付出至少一天的时间进行打卡阅读和点评,但这样可以强迫规划好每日的作息时间,完成专业阅读方面的学习,这种重要的事情是必须要融入日常的生活中的,这一工作的申请也督促我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把碎片化的时间整合好,无形中提高了每日利用时间的效率。
上学期跟随着教师阅读地图课程组进行点评,发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朱小会,王昌侠,孙春云,焦娟。他们不仅在专业阅读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每一次的打卡都像是一篇完整的论文。有观点的梳理,阅读的体会,还会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感受。许多时候我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是很透彻时,总是借鉴他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解读。就这样踩着他们的印记,磕磕绊绊的走了一个学期,也算把魏智渊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书籍认真的啃读了一遍,也找到了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一些门道。而组长郑建业老师因为有着近20年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经验,他在我面前还是一座高山,只能仰视。
这学期继续跟随郑建业老师学习,优秀的学员还在一起,也想借助打卡点评提高自己的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加入作业点评组,让我批阅他人作业的同时找到自身差距。以前写作业时,也是不能很好的解读作业要求,以“我以为”的方式片面的读取作业信息,造成内容的的偏差。文本解读能力还需要在接下来的阅读、写作中不断修炼。通过这次点评也深刻的体会到,应把每次作业当成作品来完成,每一次作业都当做论文:观点的梳理,案例的叙述,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获得的成果、取得的进步,观点的总结。还有就是排版问题,在这次点评过程中也看到了许多老师忽略了新网师学习的基本要求,不能在细节上很好的进行关注。周一晚上,听完课完成三十份作业打分点评,零点睡觉。周二上午完成作业成绩录入,打卡工作总结。晚上完成临时任务5份作业的点评。眼睛很累,腰酸背痛但精神上富足,收获满满。殷老师的打卡很优秀,自己不知道如何评价,还求助了朱小会老师。她毫不犹豫的帮助了我,我们因此也有了第一次6分多钟的语音聊天。思想上的陪伴和鼓励,灵魂上的互相吸引对我来说很重要,这次交谈很愉悦。
把优秀作业打印下来,细细阅读。
有时我在想,这些老师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教学工作,家庭生活和自己专业成长的。因为理论书籍的啃读是需要大量整块的时间,还要相对安静的环境,更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假期里,我利用早起的时间,每天坚持阅读两小时(读书梳理打卡),一天都忙得不亦乐乎。开学了,如何调整时间,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